正值梅雨季节荆门山林野生蘑菇迎来“狂欢季”它们如巴掌大小颜色各异,看着格外鲜嫩且与平时在菜市场里买的蘑菇长得极为相似引来众多市民采摘尝鲜但是,美味的蘑菇也可能是夺命的“利器”

一个月来,荆门至少有

10人误食毒蘑菇入院

14日,荆门晚报记者医院,发现一个月以来,有10人因误食毒蘑菇中毒,医院急救,其中市一医收治4例患者,市二医收治6例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来自城北山区。市二医收治的患者全部集中在肾内科进行透析,年龄最小的患者13岁。“这个蘑菇害死人,以后再也不敢随便摘蘑菇了。”55岁的杨老伯已经在市二医住了3天院,医院时的情形,他说犹如做了一场噩梦。杨老伯是东宝区子陵镇青山村人。7月3日,他进山采蘑菇,采了大概半公斤,中餐时便炒食了这些蘑菇。当天下午到晚上,他并无不良反应。次日,他感到身体不适,有反胃症状,他也没太在意,以为休息下就会好。没想到过了4天,病情越来越严重,整个人四肢乏力,甚至出现了无尿症状。他被送往市二医时,已经危在旦夕,被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当天就做了透析手术。现在,杨老伯的身体正在慢慢好转。杨老伯回忆,这些蘑菇都是以前采摘过的,以前吃了好像没什么事。跟杨老伯有相同遭遇的,还有老黄。老黄也是城北人,每年夏天都会在自家的园中种多个品种的蘑菇,自认为有辨别毒蘑菇的能力。7月3日,老黄在路边的树林里捡了松菌、像绿豆一样的野生菌等四种不同种类的蘑菇。在家伴着韭菜、辣椒炒了一盘“杂烩蘑菇”,心情不错的老黄还喝了两杯白酒。但没想到,正是这一盘野蘑菇,让他受尽了折磨。发病初期,老黄一晚上要上5次厕所,之后感到头晕、乏力,直至一连几天出现无尿症状。最后送到市二医,也是做透析才保住性命。

老黄说,这些野蘑菇小时候经常吃,谁能想到现在吃了会中毒。另外,他认为有一套辨别毒蘑菇的土方法:掰开蘑菇的把儿,里面若有浆水流出来就是毒蘑菇。

误食毒蘑菇,

严重会导致急性肾衰竭

市二医肾内科主治医师龚正堂表示,食用毒蘑菇可能会导致严重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轻症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重症患者会出现无尿,急性肾衰竭,肝功能或凝血功能障碍,需要做透析来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另外,大部分患者难以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身体不适的原因是食用毒蘑菇所致,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病情加重。龚医生提醒市民,尽量不要食用野生蘑菇,如果误食毒蘑菇,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杨老伯跟老黄都有采摘野生蘑菇的经验,为什么以前吃没事,现在吃了会中毒?对此,记者采访了龙泉中学南校生物老师张善明。张善明表示,有三种可能:首先是个人体质差异;其次是受环境影响,蘑菇外形发生了改变,肉眼看着跟以前采摘的相似,其实不是一个品种;最后还有一种可能,烹饪时间短了,蘑菇没有煮熟煮透。营养界有句老话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这一条腿指的就是蘑菇可见这蘑菇的营养确实不一般啊~近日来,荆门雨水充沛野生蘑菇疯长荆门人警惕了野蘑菇千万别随意采食曾有人中毒身亡一家四口吃野蘑菇中毒两兄弟丧命案例:年暑假期间,租住十堰顾家岗的宋氏夫妇把9岁和4岁的儿子送到襄阳保康的外公外婆家。7月21日,外公、外婆带着两个外孙上山采摘蘑菇,中午炒着吃,造成一家四口中毒。7月23日,医院救治。当天,食用蘑菇较多的4岁弟弟经抢救无效死亡。7月31日,9岁的哥哥突然肝脏大面积出血,心脏衰竭,也不幸离开人世。年6月,丹江口市石鼓镇九龙桥村村民,因使用牛肝菌属的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注意!鉴别毒蘑菇存在五大误区野生蘑菇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欢,民间曾流传很多种鉴别有毒蘑菇的方法。这些方法并不科学,民间流传的鉴别方法存在五大误区:

五大误区:

×误区一: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无毒。事实上,鸡油菌、褶孔牛肝菌颜色鲜艳,却美味可食用;而“长相平平”的灰花纹鹅膏菌则有剧毒;×误区二:长在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事实上,有些长在松林中的鹅膏菌、口蘑、红菇也是有毒蘑菇;×误区三:虫咬过的蘑菇无毒。事实上,一些有毒蘑菇成熟后同样会长虫;×误区四:用银器可试出毒蘑菇。事实上,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误区五:高温煮熟就没有毒了。事实上,毒蘑菇的毒素稳定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无法消除毒性。如何正确辨别有毒蘑菇?“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蘑菇肯定有毒。头上戴帽指有菌盖,腰间系裙指有菌环,脚上穿鞋指有菌托,这类蘑菇千万不能采食。毒绳伞

一旦发生误食野生毒蘑菇后,医院治疗,请专家鉴定有毒蘑菇种类。

致命白蘑菇

野生蘑菇有毒品种多,且毒性成分复杂,食用后引发中毒症状表现各异,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提醒广大市民:

勿采、勿食不明品种野生蘑菇,

不要轻信不科学的鉴别方法;

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要警惕。

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

中毒者要立即催吐,

并尽可能携带剩余蘑菇尽快就医!

转发扩散提醒!

提醒身边更多的人!

入口的东西千万要谨慎

安全第一!

长按识别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xw/112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