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大峡谷火车站连接线,天赐线路短,风景好,是野三关通大城市最后一公里。火车站连接线道路给县城操盘人设计,还是给野三关和旅游度假人设计,接法不同,后果不同,谁胜谁负,未见分晓(按公示方案,县城赢)。影响千秋万代,不改不行。

巴东火车站是恩施州第一景区大清江交通枢纽,是石门河景区交通枢纽,是世界最高桥景区枢纽,是恩施州西进东出自由行成功的关键。

巴东火车站旅游价值之高、对恩施州全局影响之大,非建始火车站可比。这由它能串起最高端景区、线路短、省时间、成本低、往返不重复、可避暑、舒适度高、不可替代决定。

如果没有成功的火车站连接线,这一切都梦断峡谷。

当连接线不符合国家旅游道路安全要求,专列只能绕过野三关火车站,多走冤枉路,停到恩施去,这是年痛苦纪录。

当火车站连接线及野三关到水布垭通道不畅,汽车运行时间过长,或沿途让游人不舒适,就从宜昌火车站开车到水布垭,走巴东火车站成多余,目前现实如此。许多巴东人看了恩施州书记王海涛视察建始火车站讲话,就快哭了。

几年前,我在《中国野三关》画册写道,“火车站连接线每加宽1米、多1棵树,野三关魅力就彰显一大步;连接线每缩短米,野三关发展就上一大台阶。这是上天给予野三关成为大城市夏宫的生命线,是巴东人民实现梦想的未来之歌。”。

我见证,我关于火车站连接线文字报告一份份送给县领导,他们心同此热,明确支持,人民深受鼓舞。我明白,火车站连接线设计操盘者根本不屑看,这就是当时现象;就像车沟水库项目一样,局长能让上级包括州里按照他错误观点背书、让专家签字,野三关喝水命运就在局里;火车站连接线建设重启在望,必须今后历史不再。

今天,恩施州激烈旅游竞争已开始,野三关不把火车站连接线、通水布垭快速道路等当回事,不高水平互联互通,继续让农民四处马路边建房堵道,等于放弃旅游通道、市场。如果火车站连接线未成,合法、违法路边屋已挤满,成为巴东县城、清太坪和野三关老街复制品,如果火车站广场被圈地、交通将栓塞,野三关就失败了。应禁止连接线马路边20米内建房,为像样的绿化带留下余地,为背包族愉快游留下余地,为体现野三关“野”的原生态景观留下余地,为快速通过野三关到达大清江提供保证,立法禁止以后不肖子孙打主意。这是子孙后代历史机遇、失不再来,决不能打烂仗。

设计野三关火车站连接线,为了谁、方便谁?考虑县城操盘官员“散心”(他们从这里坐火车概率低),还是吸引全世界人旅游?像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一样,“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选择!”

这是社会学调查、策划报告、决策调研书、规划之图、科学之作,文字具象,图像语言;这不只是特定人文社会故事分析、极致自然奇景比对,也是心血饱满色彩纪录;这是一本关于大峡谷的书、留给子孙后代真实历史,关于美丽中国梦想。

问题讨论:公示的火车站连接线令人不安

这个设计能发展旅游吗?方便巴东县城人从北边直接到火车站,可以少走3公里多。对去大清江、野三关旅游度假者,线路长,坡度陡,转弯急,问题大。

高铁通车,火车站没有正规连接线,火烧眉毛。悬崖上柳家山,却有钱搞“片区外环线”——怎么不敢叫火车站连接线?他们一般又不会这样坐火车,只能用“散心”解释,亦不怕破坏世界最美大峡谷高铁站景观。敢公示方案,知其意志之坚。

仅从棺木岩到火车站达7.公里,长度比原来短不了多少,修这样的路价值何在?棺木岩到丰业路北口约3.公里(巴野路谭工根据公示图测量,谢谢),合计10.59公里。大桥没设计人行道(见1月22日文章《谁是大峡谷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杀手”——设计之殇(一)大桥》),至今不见给问政平台提问题群众答复解决办法,不排除堵车难行,延误游客乘火车。

年起,我超过4次送书面报告给刘冰县长等领导,多次面述,建议改变火车站连接线及与巴野路关联设计,派人和主管方交涉,与野三关领导一起走现场,管闲事,勘路线,图纸在,不动摇。我书面建议的走国道架桥方案,距离比这个公示方案短一半(下图),坡度小、转弯少,行车舒适、安全、速度快。

公示这般连接线,能够使旅游专列和城市人自由行快速到达野三关、水布垭、对接大清江游船航程?否。或将野三关旅游大计水平降到不及格,对野三关发展前途威胁极大。

(火车站与野三关开发区俯视图)

巴东经济开发区柳家山片区外环线道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巴东县交通运输局

年9月

一、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巴东经济开发区柳家山片区外环线道路工程位于巴东县野三关镇,亦属于湖北巴东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工程起于巴野线止于巴东县火车站,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改善路网结构,充分发挥火车站的客货运输功能。

巴东县突出的资源优势长期以来受到交通的制约,难以充分发挥出资源优势,也制约了巴东县经济的发展。规划建设中的县域副中心城市野三关镇南接水布垭电站,紧邻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建设有省级工业开发区,目前,野三关经济总量已占全县的30%以上。县域交通运输主要利用长江水路运输,无法有效利用已建成通车的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区域内现有道路通行条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绿葱坡高寒地区道路通行条件恶劣,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方政府及群众迫切希望改变当前交通现状。本项目是主干公路网与巴东经济开发区及巴东县火车站的联系纽带,是联系公路、水运、铁路、航空交通的桥梁,是推动鄂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巴东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和巴东县火车站充分发挥运量优势具有深远意义;项目的实施可大力带动开发区经济发展、改善路网结构,充分发挥火车站的客货运输功能,是建设和谐社会、造福于民的直接体现。

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路线方案起于巴东县野三关镇棺木岩,与在建巴东新县城至野三关二级公路平交,向东跨沟设桥,设隧道横穿山体,并结合巴东经济开发区柳家山片区规划沿山坡展线,通过回头曲线沿山坡展线降低高程至巴东县火车站,终点顺接车站广场接线,路线全长7.km。主要控制点:棺木岩、巴东开发区柳家山片区、巴东县火车站。工程新建大桥m/1座,隧道m/1座,新建涵洞14道,平面交叉3处。沿线设置必要的沿线设施并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全线采用双向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修建,全线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12m,其余技术指标依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执行。

3.建设项目与法律法规、政策的相符性。

(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西部开发公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建设、国省干线改造升级、农村公路建设”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项目建设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林区)着力打造“三大集散中心、三大核心板块、六大精品旅游区”。为实现上述目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建设规划》提出构建“六大综合运输通道、八大综合交通枢纽和一大综合交通信息系统”的综合交通布局方案。

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功能定位,其发展目标近期-年,在旅游交通方面是旅游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90%以上重要景区实现二级以上公路通达;远期-年国省道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所有重要景区均实现二级以上公路通达,95%左右的县市区通达一级以上公路,95%左右的县市区半小时内进入高速公路。

本工程是推动鄂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巴东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和巴东县火车站充分发挥运量优势具有深远意义;项目的实施可大力带动开发区经济发展、改善路网结构,充分发挥火车站的客货运输功能,是建设和谐社会、造福于民的直接体现。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基础设施,符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规划》。

4.路线方案比选

根据各建设方案的工程概况,首先对局部路线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然后根据比选结论,提出全线推荐实施方案。方案比选主要从工程规模、规划衔接、建设条件及工程实施难度、运营安全、环境影响、地方政府意见等方面进行比较。

1、K线与A线

如前述,K线方案为新建方案,本方案与柳家山开发片区规划结合更好,而A线位老路利用方案,与规划结合性差,且路线平纵面指标低。

路线方案如下图所示。

(红色是A线,绿色是K线)

A线、对应K线方案示意图

A线与对应K线详细比较如下:

(1)工程规模比较

两方案工程规模比较见下表。

经工程数量及投资估算分析:A线里程较对应K线短0.km,土石方数量规模小于对应K线,工程造价比对应的K线方案少约.万元。

A线、对应K线工程规模比较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K线

A线

1

起讫点桩号

K0+-K7+.

BK0+-BK6+.

2

路线长度

公里

7.

6.

3

最小平曲线半径

m

40

40

4

最大纵坡

%

7

9

5

计价土石方数量

立方米

6

排水防护(圬工)

立方米

7

大桥

米/座

/1

/1

8

中桥

米/座

\

\

9

小桥

米/座

\

\

10

涵洞

14

15

11

隧道

m/座

/1

\

12

路面

平方米

13

投资估算总金额

万元

.

.

14

每公里造价

万元

.46

.13

(2)建设条件及实施难度的比较

A线方案虽然沿老国道利用,但施工期间需要切断巴东火车站目前唯一的出口道路,如在此种复杂地形情况下增加保通施工,势必大大增加工程量,且实施难度大,另外老路沿线房屋分布较多,拆迁工程量较大,社会矛盾大。为保证老路利用需要增加临时施工便道,工程难度增加。

通过建设条件及实施难度比较,K线方案优于A方案。

(3)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比较

K线方案和A线方案环境比选见下表。

K线方案和A线方案环境比选

环境因素

K线

A线

结论

自然环境

生态影响

线路总长7.公里,占地面积8.54公顷,征用土地.1亩,土石方数量m3。

线路总长6.公里,占地面积0.公顷,征用土地38.6亩,土石方数量m3。

A线方案

较优

由于A方案主要沿老路改扩建,则A方案主线路基土石方数量远远小于K方案,占地面积和征用土地面积小,水土流失程度较小,综合比较生态影响较优。

大气、声环境

大气、声环境敏感点7个。

大气、声环境敏感点14个。

K线方案

较优

根据本地情况,居民多沿A线方案布局,A线方案敏感点明显多于K线方案。

地表水环境

不跨越大型水体。

不跨越大型水体。

两方案

相当

社会环境

拆迁建筑物

拆迁建筑物面积m2。

拆迁建筑物面积m2。

K线方案

较优

A线方案拆迁建筑物面积较K方案少,较优。

永久占地

征用土地.1亩,主要为荒林地。

征用土地38.6亩,主要为宅基地

A线方案

较优

A线方案永久占地面积较K线方案少,较优

区域经济带动力

有利促进柳家山片区经济发展

促进作用不明显

K线方案

较优

K线方案建成后可有效带动柳家山片区社会经济发展,明显优于A线方案

综合比选结论

A线方案生态影响优于K线方案,大气、声环境影响K线优于A

线方案,地表水环境影响K线方案和A线方案相当,社会环境影响K线明显优于A线方案。综合分析,将K线方案作为推荐方案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合理。

推荐K线

(4)运营安全

A线老路利用,受老路影响,线形指标偏低,最大纵坡达9%,对后期运营的舒适性、安全性有较大影响,特别是雨雪天气等恶劣天气,可能道路临时无法通行。

从运营安全的角度比较,K线优于对应A线。

(5)地方政府意见

地方政府同意K线方案。

经上述分析,虽然K线在建设条件及实施难度、环境保护、与规划的性、道路服务水平等方面优于A线方案,但K线投资较A线高。

在征询相关管理部门意见后,本次研究暂推荐K线方案。

2、路线方案比选结论

从工程规模、建设条件及工程实施难度、规划衔接、运营安全、环境影响、地方政府意见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本次研究采用K线作为推荐方案。推荐方案全长7.km。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生态现状

①植物资源

通过对工程周边地区植物区系调查,并对巴东县历年积累的植物区系资料系统的整理,周边地区高等植物共约科、属、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被子植物科、属、种。

公路沿线植物种类不丰富,植物以栽培种类为主,无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古树分布;公路沿线无原始植被,不涉及巴东县天保林工程区。公路评价范围的植被以栽培植被为主,主要有柑橘林和农作物植被,还有青冈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自然植被有火棘、马桑灌丛。

②动物资源

陆生动物主要为家庭喂养的禽畜,野生动物资源分布较少,常见的以两栖类、鸟类和鼠类为主。陆生野生动物有9目14科19种,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和地方特有动物物种,有湖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4种,其中两栖类有3种(泽陆蛙、中华蟾蜍和黑斑蛙),爬行类有3种(黑眉锦蛇、王锦蛇和尖吻蝮),鸟类有7种(白鹭、珠颈斑鸠、四声杜鹃、家燕、画眉、大山雀和八哥),兽类有1种(狗獾)。

(2)环境质量现状

为了掌握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收集了巴东县环境监测站年6月1日~6月5日对湖北巴东经济开发区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巴环监字[]委08号,详见附件)。该监测报告对柳家山片区地表水、环境空气及声环境质量均出具了监测结果,从监测结果来看,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桥河、响水溪)环境质量现状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Ⅲ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二类区标准,声环境质量现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类标准。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评价范围的划分原则和本工程现场踏勘调查实际情况,确定评价范围如下:

(1)生态环境:根据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评价范围集中在公路中心线两侧各m以内区域,对受项目施工活动影响的弃渣场、物料堆放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区域和需要保护动植物按其分布情况,适当扩大评价范围;

(2)声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m以内的范围;

(3)水环境:本工程沿线无常流地表水体分布,野三关为缺水地区,区域主要地表水体为响水溪及桥河。

(4)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两侧各m以内的范围;

(5)社会环境:本项目确定的直接影响区,包括巴东县、野三关镇及下辖柳家山村等。

3.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生态敏感区:公路沿线无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

耕地及基本农田:工程沿线分布有工业区、乡镇居民区和农田,目前大部分路段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项目共新征耕地约83.2亩,其中占用旱田44.0亩,水田39.2亩,将其作为生态保护目标。

珍稀野生动植物:沿线植物主要是行道树种,无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动物以家禽为主,另有少量野生动物。评价范围野生动物种类见下表

评价范围内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种类

生境

保护

级别

种群

数量

分布路段

1.中华蟾蜍Bufogargarizans

傍水陆地或阴暗湿草丛

省级

+

沿线水渠、水田附近

2.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

池塘、水沟、小河或附近草丛

省级

+++

3.泽陆蛙Ranalimnocharis

池沼、水田及附近农田

省级

+

4.王锦蛇Elaphecarinata

灌丛

省级

+

K1+~K1+、K2+~K3+

5.黑眉锦蛇Elaphetaeniura

住宅、庭院附近或平原

省级

+

6.尖吻蝮Deinagkistrodonacutus

灌丛

省级

+

7.白鹭Egrettagarzetta

水田

省级

+

K0+~K0+

8.珠颈斑鸠Streptopeliachinensis

开阔地、稀疏树林

省级

+

沿线均有分布

9.家燕Hirundorustica

村落

省级

+++

10.画眉Garrulaxcanoruscanorus

灌草丛

省级

+

11.大山雀Parusmajor

林地、灌丛

省级

++

12.四声杜鹃Cuculusm.micropterus

森林上层

省级

+

K1+~K1+、K2+~K3+

13.八哥Acridotherescristatellus

耕地

省级

++

14.狗獾Melesmelesleptorhynchus

灌丛

省级

+

K6+~K7+

*保护级别中,省级表示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中,+表示数量较少,++表示有一定数量,+++表示数量较多。下同。

(2)环境空气及声环境保护目标

公路沿线两侧m范围内6处居民集中点、1所小学。路线方案沿线敏感目标分布见下表

 环境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

路线桩号

敏感目标名称

与路中心线距离(m)

与红线的距离(m)

高程差(m)

评价范围户数/总户数

房屋朝向、楼层、结构类型

1

K0+~K0+

榆家坡

路右20-30

15~25

-2.0

6/6

背对公路,2~3层,砖混结构

2

K1+~K1+

教场坝

路两侧20-80

15~75

右侧+2.0

左侧-2.0

10/10

正对或背对公路,1~3层,砖混结构

3

K1+~K2+

栗树包

路两侧30-

15~95

右侧+2.0

左侧-2.0

18/18

正对或背对公路,1~3层,砖混结构

4

K2+

柳家山小学

路右50

45

-2.0

在校师生共人

背对公路、2~4层,砖混结构

5

K3+~K3+

上柳家山

路两侧20-

15~

+2.0

30/30

正对公路、1~3层,砖混结构

6

K4+~K4+

后湾

路左15-50

10~45

-2.0

8/8

正对或背对公路、1~3层,砖混结构

7

K4+~K4+

下柳家山

路右侧20-80

15~75

+3.0

12/12

正对公路、1~3层,砖混结构

(3)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沿线不涉及旅游景点和文物古迹。

三、主要污染物产排放情况

1.生态破坏

①植被减少

设计推荐方案永久性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和林地,有部分宅基地和菜地。公路永久占用这部分土地,将造成相当数量的农作物损失如玉米和蔬菜等,林地占用将带来各种类型植被的损失。工程建设造成植被生境破坏,生物个体失去生存和生长环境,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公路建成后各类土地面积的减少造成评价范围的生物量降低,对区域自然体系生产力有一定影响。

施工便道、弃渣场、预制场地、拌和站及施工营地等临时征地将破坏征地范围内的植被。

②对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的影响

公路施工期间路基、隧道开挖、桥梁架设以及施工人员活动,会对沿线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活动造成影响,迫使其迁至非施工区,但不会对其生存造成威胁。

③工程土石方工程环境影响

土石方开挖将改变土地原有使用性质,造成开挖区域农作物及植被损失,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拟建公路全线采用沥青砼路面,施工过程对环境空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TSP、沥青烟。主要污染环节为灰土搅拌及混凝土拌和作业,沥青的拌和,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土石方的开挖和回填等作业过程,上述各环节在受风力的作用下将会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产生TSP、沥青烟污染。另外,运输车辆行驶将产生道路二次扬尘污染。

运营期: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是行驶汽车排放的尾气。

3.废水

施工期:机械作业过程中泄漏的机械油料、混凝土拌和站的废水,将对附近水体产生污染。隧道施工工序包括岩石打孔、松动爆破、碎石清理、隧道壁修理、衬砌和锚固。其中在岩石打孔、隧道壁修整、衬砌和锚固过程中均有施工废水的产生。一般情况下,每个施工循环的废水发生量在~m3左右,一个工作日可完成一个循环。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可能对局部水域产生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营地内。

运行期:公路运营期对附近水域产生的污染主要表现为路面径流,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雨水经公路泄水道口流入附近的水域,造成石油类和COD的污染影响。

4.噪声

施工期: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以及运输车辆,其中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钻井机、摊铺机、混凝土搅拌机等。

运行期:运行期噪声主要为车辆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

5.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其中废弃土石方在设置的弃渣场进行处置。拆迁房屋、建筑物的建筑垃圾部分用于施工营地和临时占地中场地平整,其余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各路段附近的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拟建公路建成通车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对沿线的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劳动者构成比例带来较大的影响,将会有力促进巴东县及野三关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1)公路的建成将使沿线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加快城乡之间贸易流通,地区的经济将会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沿线人民收入水平。

(2)本项目属于新建公路,区域内居民点大多在路线两侧,施工期对现有道路的占用或局部封闭,将给道路两侧居民交往和出行造成不便,影响现有道路的交通运输。

(3)工程建设需征用土地和拆迁建筑物,征地拆迁安置对居民的影响是暂时的。根据国家和地方征地拆迁安置政策,制定合理的安置方案,落实补偿措施,可以保证受影响者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公路永久、临时征地范围内施工作业都将破坏地表植被,本项目主体工程及施工营地、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破坏的植被主要为灌草丛及少量马尾松林、栓皮栎林。地表植被的损失将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损失的面积相对于沿线地区是少量的,因而施工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沿线陆生动物主要为家庭喂养的禽畜,野生动物以蛙类、雀形目鸟类和鼠类为主。受现有人为活动影响,沿线野生动物分布本身较少,且对人为活动有较强适应能力,公路建设和运营基本不会对沿线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

施工期间,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们会迁移到非施工区,对其生存不会造成威胁。施工期间,临时征地区域的鸟类和兽类将被迫离开原来的领域,邻近领域的鸟类和大型兽类,由于受到施工噪声的惊吓,也将远离原来的栖息地,当临时征地区域的植被恢复后,它们仍可回到原来的领域。工程建设不会改变项目区珍稀濒危动物的活动空间和习惯,对珍稀濒危动物的影响很小。

运营期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灯光等对动物的栖息和繁殖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对该地区的动物不会造成特别的破坏。

(3)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拟建公路新增永久征地.93亩,其中耕地.2亩,占用耕地面积占项目影响区耕地面积的比例很小,公路建设后巴东县人均耕地面积基本维持现状,仅对局部涉及征地的村组产生影响;占用的耕地在路线两侧呈团块状零星分布,绝对数量很小,而且区域耕作方式、气候条件陡不会改变,因此总体上征地不会对当地农业生态产生明显影响。

(4)水土流失影响及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新建路段路基边坡及弃土场、施工便道是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区。

水土保持方案拟定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主体工程已有水保措施的基础上,新增了涵盖主体工程(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等)、弃土场、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等单项的水保措施,可有效地缓解项目承受的水力侵蚀,减少公路在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

工程仅设置了1个弃土场,拟设置的场地周围无居民区,占用土地以次生林地、灌草丛为主,没有占用耕地,进行防护及恢复措施后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评价认为弃土场的设置是合理的。

3、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运输车辆、灰土拌和、混凝土拌和都将产生一定范围的环境空气污染。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二级标准,考虑到沿线居民点较少,公路施工阶段仅对临路的少量居民造成不同程度的粉尘污染。

根据类比分析结果,公路建成后汽车排放尾气对公路中心线8m范围以外基本不产生超标污染影响。

4、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公路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及隧道涌水。隧道涌水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于施工过程,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经简单处理后用作农肥或灌溉,对水环境基本不产生污染影响。

(2)公路运营期路面径流污水中污染物浓度基本可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5、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公路施工期单机施工机械噪声昼间在距源30m以外可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噪声限值;夜间在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昼间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在距源40m以外可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噪声限值;夜间在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本项目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中部分居民点距公路均较近,公路昼间施工将对临路居民区正常生活、休息造成干扰;夜间一般不施工,不会对居民夜间休息造成影响。

(2)根据预测结果,运营中期声环境情况如下:

①居民点

运营中期6个居民点昼间均不超标,夜间均有不同程度超标,超标范围为0.6~08dB(A)。

②学校

运营中期柳家山小学昼间、夜间均不超标。

针对各敏感点的不同超标情况,本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以尽量减少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不利影响。

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少量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包括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等,往往存在于堆场、施工营地、搅拌站等临时占地及桥梁等构筑物附近。

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产生的固废主要为道路清扫垃圾,包括碎石、塑料袋、树叶等,上述固体废物由公路养护人员及时清运,不直接排放,对周围环境基本上没有影响。

五、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1.设计阶段

(1)优化选线

对于部分路段在下一阶段设计中进一步进行多方案比选,尽量减少占地,保护农田,减轻居民区大气和噪声污染影响。

(2)生态保护措施

合理布设方案,对于重要生态敏感区(如坡面易滑区,植物密集区等)尽量绕避,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挖量和弃方量,移植部分开挖区内的林木,留作后续恢复的树苗,选用当地树苗、草种。

(3)弃渣场的选择

施工弃土应尽量减少毁坏植被、侵占农田,并不得阻塞原有排水系统,有条件时应对弃土堆及时整平复垦或绿化,以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

2.施工期

(1)社会环境

在路线经过区域的宣传专栏进行宣传,使项目沿线居民进一步了解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加对项目建设带来的暂时干扰的理解和体谅。依靠沿线地方政府部门做好土地征用和拆迁安置工作加强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合作,对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资运输进行合理的规划,同当地政府进行协调以避免现有道路的交通堵塞。

(2)大气环境

根据运输情况及天气条件定期清扫、洒水,减少道路二次扬尘。公路施工设置的储料场、混凝土搅拌站应远离居民区或其它人口密集处,置于较为空旷的位置。应选用密封式并配有消烟除尘装置的沥青拌和设备,并能满足达标排放清洁生产的环保要求。

(3)水环境

桥梁施工中挖出的淤泥、渣土等不得抛入河流、沟渠,应指定地点填埋或送附近弃渣场处理。施工废水应循环回用,以有效控制施工废水超标排放造成当地的水质污染影响问题。施工营地利用路线附近居民房屋,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可利用农舍现有排水设施,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

(4)声环境

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禁止高噪声机械夜间(22:00~6:00)施工作业;敏感点路段的施工应酌情调整施工时间,避开学校的敏感时段。

(5)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对建设中永久占用林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在其它土壤贫瘠处铺设以种植物树木。临时占地在施工前也应保存好熟化土,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熟化土,复种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

3.运营期

(1)大气环境

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机动车通行、加强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洒水,降低路面尘粒加强绿化等。

(2)声环境

根据运营中期(年)噪声预测结果,对公路沿线噪声超标敏感点采取噪声防护措施,针对工程特点,在经过学校等特殊敏感点的路段设置禁止鸣笛标示。

公路沿线设计的部分村庄或学校运营远期超标,届时应根据车流量的递增,经实地监测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治理费用应由公路运营者承担。

进一步完善公路沿线绿化或其它防噪措施,减缓噪声对沿线居民的污染影响。合理进行道路两侧建筑规划。

六、环境风险分析

1、风险分析

公路运营期间,运载液化气、化工品或其他危险品的车辆可能发生翻车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对附近地表水体局部水域造成污染。

2.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合理规范工程活动,杜绝或减轻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及预警。由建设单位牵头,联合各施工单位及地方相关部门,成立应急事故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施工期环境风险事故的预防及事故应急反应。

在工程建设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的森林植被,其次是在水土流失严重或地质灾害易发地区采取土地改良措施:一方面在林木植被稀疏的地区进行种植,促使植被迅速恢复;另一方面是切合实际的改变种植结构,以保持水土,调节迳流。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地质灾害的发生或减小灾害规模,减轻其危险程度的目的。

拟建公路在沿线设置便于司机安全驾驶的标志、标牌等交通标志。对从事危险品运输的车辆及人员,应严格执行《公路危险货物运输规范》和《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把好危险品运输上路检查关。雾、雪天气禁止危险品运载车辆通行,其他车辆限速行驶。项目建成后应纳入湖北省应急体系,制定风险应急预案,确保安全运营。

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工程估算总投资资.万元,各项环保投资万元,占整个项目工程投资的5.07%。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复杂,涉及面广,公路建设后的噪声、扬尘、水污染等对本区域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对道路沿线农作物、植被有负面影响。公路建设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这些不利影响,降低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环保直接效益主要来自绿化、隔声、污水处、恢复弃土场地生态等效益,其它工程中设置涵洞、护坡、排水设施等作为环保间接效益。

(1)施工期通过采取防止气、水、声环境污染措施,保持和恢复农田水利设施,减少植被破坏,保证沿线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交通环境,从而间接减少道路扬尘、汽车尾气的排放。路面设施的完善也改变了路面排水系统,使路面径流得到控制。

(2)公路绿化:稳定路基,美化景观,改善区域生态和驾驶人员的视觉环境。

(3)噪声治理: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同时路面等级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道路交通噪声影响。

(4)水环境污染防治:保护地表水,维护其原有功能,保障居民用水不受污染,减少疾病产生的比率。

(5)环境管理监控:掌握沿线区域环境状况,及时采取环保措施和应急措施,保持本地区环境质量的稳定,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

公路建设将给项目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随着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将使短期内受破坏的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和改善。

八、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1.环境监测计划

本项目环境监测计划见下表。

环境监测计划

阶段

监测地点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监测历时

实施机构

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拌合站、灰土搅拌站

TSP

每季度一次(施工高峰酌情加密)

每次连续

18小时

监测单位

柳家山小学、上柳家山、教场坝

噪声

每月一次

1天

昼夜至少各二次

监测单位

2.环境管理制度

本项目环境管理计划详见下表,环境管理计划的监督归口于巴东县环保局。

项目环境管理计划

环境问题

管理内容

实施机构

管理机构

设计阶段

1

公路选线

●合理选择路线方案,尽量减少占地,保护农田,减轻居民区大气和噪声污染影响。尽可能避让城镇和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

设计单位

环评单位

建设单位

2

生态环境

●减少对林地占用和破坏,避让区域生态敏感区

3

土壤侵蚀

●设计土石方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在公路边坡和沿线植树种草,并设置挡土墙、截水沟等,防止土壤侵蚀。

设计单位

环评单位

4

空气污染

●在确定采石场、废弃物堆置场和搅拌站位置时,考虑尘埃和其它问题对环境敏感地区(如居民区)的影响。

设计单位

环评单位

5

噪声

●对噪声超标的敏感点,视噪声超标情况进行减噪措施设计。

设计单位

环评单位

6

文物古迹

●制订施工期文物保护措施,避免工程施工造成文物损失。

设计单位

7

社会干扰

●在适当路段设置通道和天桥,减少对居民生活影响。

设计单位

8

征地、拆迁安置

●少量拆迁户实施就近安置的措施,基本农田尽量不予以占用,如有占用,应按有关政策进行补充恢复。

项目征地拆迁办

9

景观保护

●选线应精心研究,结合沿线景点分布,进行绿化和景观设计,减少对沿线景观的影响。

设计单位

环评单位

10

水污染

●做好公路路面特别是榆家坡大桥桥面排水设计

设计单位

环评单位

施工期

1

灰尘、

空气污染

●靠近居民点的地方采取合理措施,包括洒水,以降低施工期道路扬尘,减少大气污染。洒水次数视当地土质、天气情况决定。

●料堆和贮料场应离居民区m以上,料堆和贮料场须遮盖或洒水以防止尘埃污染。运送建筑材料的卡车用帆布等遮盖,减少跑漏。

●搅拌设备需良好密封并安装除尘装置。

●施工现场及运料道路在无雨天气定期洒水,防止尘土飞扬。

承包商

2

土壤侵蚀

水污染

●路基边坡及时护坡,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在建造永久性的排水系统同时,建造用于灌溉和排水的临时性沟渠。

●采取合理措施(如沉淀池),防止向河流和灌溉水渠直接排放建筑污水。

●施工管理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得直接排入水体。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可设干厕发酵后用作农肥,生活垃圾设集中堆放场。

●施工营地应尽量远离河流布置,避免施工废水对水体的污染。

●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不宜堆放应远离河流,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防止大风暴雨冲刷而进入水体。

承包商

承包商

续上表项目环境管理计划

环境问题

管理内容

实施机构

管理机构

3

噪声

●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噪声标准,防止公路施工人员受噪声侵害。

●避免噪声大的施工作业在夜间(22:00-6:00)进行。

●加强机械和车辆的维修和保养,保持其较低噪声水平。

承包商

4

生态资源保护

●施工过程中,在能产生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应设置临时性的土沉淀池,以拦截泥沙。待路建成涵管铺设完毕,将土沉淀池推平还耕。

●临时占地应尽可能少,并尽可能利用荒地。

●筑路与绿化、护坡、修排水沟应同时施工、同时交工验收。

●施工临时占地应将原有土地表层耕作熟土推在一旁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回填至土地表层。

●对工人加强环保教育。

承包商

5

景观保护

●尽量保持挖填平衡,新增加的弃土场及时恢复和绿化。

●在边坡和桥梁等处利用景观设计要素,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和景点分布,进行景观设计。

承包商

6

文物保护

●施工时如发现文物应立即停止土石方挖掘,并上报文物部门,保护现场,待文物部门处理后再进行施工。在主管部门结束文物鉴定工作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前,挖掘工程不得重新进行。

承包商

7

施工驻地

●加强对施工便道的施工管理和施工人员的环境教育。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施工机械废水经处理后排放,不得随意排放。

●在施工驻地应设置垃圾箱和卫生处理设施。

承包商

8

施工安全

●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期间在临时道路上应设置安全标志。

●施工期间为降低事故发生率,应采纳有效的安全和警告措施。

承包商

9

振动监控

●在村庄附近强振动施工(如桥墩夯实、振荡式压路机操作等)或爆破施工时,对临近施工现场的土坯民房应进行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对确受工程施工振动影响较大的民房应采取必要补救措施。

承包商

10

施工监理

●根据审查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保设计施工图进行环境监理。

监理单位

运营期

1

地方规划

公路中心线两侧16m以内不宜新建学校、医院和敬老院等敏感建筑物(2类类功能区);

地方政府

2

噪声

●居民点集中路段设禁止鸣笛标志。

●远期因根据监测结果,在噪声超标敏感点设置降噪措施,减缓影响。

●加强交通管理,禁止噪声过大的旧车上路。

公路管理处

3

空气污染

●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车辆上路。

公路管理处

4

车辆管理

●加强车辆保养、管理,使其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禁止低速、高噪声和大耗油量的旧车上路运营。

公路管理处

交通管理部门

6

环保验收

●本项目试运营一年内实施环保验收。

九、公众参与

1.调查范围及调查对象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范围主要为可能受巴东经济开发区柳家山片区外环线道路工程影响的区域,主要针对道路工程沿线居民——柳家山村。调查对象以项目所在地附近居民为主。

2.调查方法

由巴东县交通运输局组织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公众参与,以随访和发放调查表的方式为主。在受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地区,随机调查了解各方人士意见并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征询、收集公众参与的相关资料和信息,直接获取公众对该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建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公众对该建设项目的了解程度和所持有的态度;

(2)公众认为该项目建成后将产生哪些积极作用或消极影响;

(3)公众认为该项目在施工、运营过程中将产生哪些环境影响;

(4)公众对该项目环保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公众随机调查统计结果,得到如下汇总意见和建议:

(1)公众对该地区环境现状、生态资源的认识

有90.3%的被调查者认为该地区环境优良,有52.4%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地区环境问题是环境空气,认为本地区的环境问题是水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的分别占23.8%和13.1%,还有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地区环境问题是其他方面。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有取水口、风景区、名树名木、居住区、医院、学校的分别占1.7%、84.5%、16.2%、21.4%、13.1%和9.5%。有71.4%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区域内是否存在珍稀、保护野生动物,28.6%的被调查者知道区域内存在珍稀、保护野生动物。

(2)公众对公路工程的了解程度和支持度

有94.0%的被调查者了解或了解一些本工程建设位置及内容,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不了解本项目。大家对于建设公路以改善现有交通状况的做法普遍表示赞同,所以被调查者均支持本工程的建设。

(3)公众对公路工程环境影响的认识

对于公路的建设可能会产生的环境问题,被调查者最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医院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的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xw/68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