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出诊时间 http://m.39.net/disease/a_9236867.html 清明前后,东北农家酸菜“净缸”的时候。上午忙了半天,才把两只酸菜缸清理洗刷干净。 东北把渍酸菜叫ji酸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写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用的输入法里,简写的、繁体的几十个ji字,怎么也找不到ji酸菜的ji,我在书中看过用的是污渍的渍字。百度一下,渍者:沤、淹、浸也,结合ji酸菜的方法,可不就把白菜加点盐用水沤上、淹上、浸上,渍字用得不错。 吃是人们最动脑筋和肯下功夫的活动。单说酸菜就有很多种,南方有、北方有,日本也有,味道不尽相同。南方酸菜味淡,日本酸菜味甜,我没去过日本,偶然在北京吃过一次日本料理,还是中国人开的,可能不正宗,能蒙蒙像我这样没去过日本的人。听说德国也有酸菜,还有道名菜“酸菜拼香肠”,怎么也没想明白咋个拼法,如果能拼,肯定彼酸菜不是此酸菜。但无论哪种酸菜肯定赶不上我们东北的,要说东北酸菜什么地方好,我也说不清,反正就是爱吃。 酸菜是我们东北人季节性家常菜,普通、大众,连最穷的人都消费得起,我对酸菜的记忆是从孩子时候起。那时候住在农村,每当年关届近,屯子里谁家杀了猪,就会把朋友和“有头有脸”的人请来,吃上一顿,只有两个菜,猪肉炖酸菜和蒸猪血。父母人缘不错,又在供销社干点事,所以哪家杀猪都少不了我。现在回想当年的感觉,那个兴高采烈劲……这么说吧,哪种音乐也没有杀猪人家大娘大姨们切酸菜的“当当”声好听,现在吃的哪种美味也赶不上那时候的一筷头子酸菜和一块儿血脖儿肉————真叫幸福啊!……说起血脖儿肉,现在年轻人可能不懂,就是猪脖子肉,因为血管密肉发红,所以称作“血脖儿”。 大人们都说“血脖儿”炖酸菜最好吃,后来结了婚才知道,敢情血脖儿肉是猪身上最便宜的地方,基本上卖不出去的所在,买的也都是包子铺做馅儿用。人到了一定年龄才会懂得人情世故。那时候一头猪喂一年才长到一百多斤,差不多请半个屯子的人来吃!苦苦哈哈的一大家子人,忙活一年才见这么点荤腥,应该留下点好肉,这和吝啬绝不沾边。乡亲们更是怀着质朴的感激,他们觉得只有血脖儿肉才让他们吃着嘴上香甜心里舒服。小孩子不能完全明白大人话语里背后的意思,就如我,一直信奉吃猪尾巴“后惊”,吃鱼籽“不识数”结果它们都跑到了爸爸嘴里。 酸菜最好吃的方法除了炖猪肉,再有就是下火锅。这种吃法,年轻人也不见得喜欢:先烀上一块五花肉,烀得烂烂的,生起铜火锅,把酸菜丝儿切得细细的放进去,加入烀肉汤,把五花肉切成薄片儿放到上面,就着韭菜花、腐乳、臭豆腐,吃去吧,撑死人……这种吃法沾个热字,越烫嘴越过瘾,肉还不腻人;好吃不如得意,当然也有不喜欢的,还有会保养的,说吃得太热会得癌,那就没办法了,当然还是命值钱。 渍酸菜,是东北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方法很简单,说起来简单,就好比我们现在用的电灯电话一样,你感觉很普通,敢情是用现成的,但第一个研究出来的人,你不能不承认他的了不起。鲁迅先生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大加赞赏,何况还是让千千万万老百姓受益的一项发明。过去,家家渍酸菜,现在住楼房的渍不了,渍酸菜温度很重要,温度低了不发酵,高了会腐烂,因此想吃只能去市场买,但市场买的都是变了味的,多是用一种叫“酸菜鲜”的添加剂,因为酸菜正常发酵需要四十天,有聪明的人发明了这种添加剂,只要几天就发酵完成了。还有更聪明的人,他们在农户的白菜地里,就近就便,用钩机挖一个大坑,铺上塑料,之后把多少吨的白菜码放在里边加上水和盐,之后盖上塑料填上土,四十天以后就可以上市了,如果加上酸菜鲜会更早。 我爱吃酸菜,但从不到市场去买,都是自己渍,每年最少一缸。去年渍了两缸,买了六百斤大白菜,忙活了一小天,可能总也不干活的缘故,当时累得胳膊都软了。事情就是这样,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根本,要想吃好吃的,必须勤劳自己的双手。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sh/138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