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中国经济新方位,荆门正聚合澎湃之力破浪前行。

“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号令荆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神鼓劲,荆门扬起了爬坡过坎、换道超越的风帆。

荆门,因荆楚门户控制要冲而得名,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楚人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成就了楚人开放融合的荣光。

荆门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新中国成立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荆门人,近合形势,远合趋势,分享了工业化建设成果,建立了中等城市,迎来了人人寻梦、人人追梦、人人圆梦的美好时代。

省委省政府对荆门的发展寄予厚望,要求荆门在湖北中部实现崛起,成为湖北新兴增长极。厚望成真,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需要实干兴邦的担当,需要万众归心的力量,需要开放豪迈的气魄。

我们必须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快、更好,努力走在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中体现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用一往无前的开拓力量、前所未有的进取精神、不可抑制的创新活力,全力补短板,寻求新突破,开启荆门在湖北中部崛起新征程。

聚众智深谋远虑,聚众力填山移海。在荆门市第八次党代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党代表、专家,与全市万人民共同分享荆门在崛起进程中的自信、成果和幸福。

在湖北中部崛起 荆门前景可期——访市党代表、市发改委主任杨武

“荆门已进入中部崛起的黄金期。”杨武对本报记者说:“从领导层面讲,省委省政府对荆门的发展寄予厚望,要求荆门在湖北中部实现崛起,成为湖北新兴增长极;从发展机遇讲,高铁、航空的梦想正照进现实,化作荆门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从人的精气神讲,‘三个第一’的行为之花,开启了崛起新征程,成为荆门卓尔不群的风景。”

崛起的力量来自项目的对接发力。杨武说,围绕“十三五”重大事项、工程和项目,积极对接国家、省级战略规划,加大争取力度,全市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三年滚动计划,为新一轮发展汇聚了强大的能量。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崛起。

崛起的力量来自发展后劲的夯实。杨武说,围绕补齐竞争力短板,增强发展后劲,精准策划储备一批基础性、支撑性、功能性的“十三五”重大项目;强化项目滚动调度,实行前期路线图管理,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

崛起的力量来自经济发展空间的拓展。杨武认为,开放是我市砥砺前行的动能。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组织赴哈萨克斯坦、英国、荷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洽谈;开展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鄂西生态文化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江汉平原城市群调查,争取通用航空产业园、江汉运河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

崛起的力量来自生态荆门的建设。杨武认为,重点围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实施一批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稳步推进节能降碳,大力发展清洁新能源,为荆门经济发展腾出空间。

崛起的力量来自发展信心的增强。杨武说,叫醒成功的永远是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喜欢,我们要紧紧把握中国经济新方位特点,瞄准短板,瞄准创新,瞄准开放,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打造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实现荆门在湖北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高铁机场,补齐荆门崛起的交通短板——访市发改委铁路办及交通科

铁路办全员查看蒙华铁路21标段(东宝区石桥驿镇)现场

当前,我市是全省唯一一个没有高铁也没有动车的地级市,也没有自己的机场。畅通快捷的出行,成为全市人民的期盼,更是我市补齐短板的重点工作之一。

高铁从何来?机场怎么建?我市全面探索新实践。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站在荆门,着眼周边,放眼全国,按常规思维,在荆门修建高铁、机场,只能是个传说,是不可能;适应新常态,思考怎么办,扑下身子干,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高铁、机场的梦想正一步一步地照进现实,圆梦的脚步声越来越响,距离越来越近。

越是“最后一公里”的工作,越是要发挥梦想的力量。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为了消除发展软肋,今年以来我市围绕这两方面加大了工作推进力度——

关于机场建设,漳河机场建成后,将成为荆门打造的“两张名片”之一——通用航空新城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以漳河机场为中心发展通用航空产业、通用航空运营、通用航空培训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冷水机场改造,我市按照与广东龙浩集团所签的战略合作协议,正在加快推进预可研、可行性研究等工作,目的是将冷水机场建设成为运输机场为主、客货运并行的运输机场,补齐荆门运行的短板。

关于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八纵八横”中呼和浩特至南宁铁路的襄阳—荆门—宜昌段建设进程。目前我市正在抓紧和国家铁总的协商,推进预可研、可研等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荆门—荆州客专(荆荆)、武天荆也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届时,荆门将成为东西南北贯通的高铁的运输中心、区域性的综合交通枢纽,荆门交通不足的短板定能补齐。

随着高铁、机场项目的全面推进,产生的蝴蝶效应还会与我市其他产业产生共振,形成合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汇集成荆门在湖北中部崛起的支撑力量。

肩负起“工业第一”的使命——访市党代表、市经信委主任宁官松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荆门在湖北中部崛起,必须肩负起‘工业第一’的使命,发挥工业支撑发展的力量。”宁官松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宁官松说,在新石器时代,荆门便产生了农耕文明。楚人开放融合,革故鼎新,在楚国建立之初,就发明了“楚式鬲”,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和青铜器铸造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上个世纪,荆门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荆门石化、荆门热电厂等央企,成为融合发展的受益者,实现了从县级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越。

荆门工业发展弥漫着创新的味道。宁官松认为,近年来,我市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吹响了“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的集结号,为荆门工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生态立市、产业强市、资本兴市、创新活市,新书艳丽的荆门。

化工、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大健康、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七大产业各领风骚,成为荆门对外交流的新元素,成就了荆门工业在全省领先的新动能。

全面实施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三十条意见、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千亿产业集群的意见等10多个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大力实施“百企技改”行动计划,年初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税费降低工业企业成本的意见》,为企业降低成本17.8亿元,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家们的信心指数。

宁官松说,企业是财富的创造者,政府是环境的创造者,实现荆门在湖北中部崛起,还得让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创业创新热潮涌动,要做到这点,就得做好环境创新的文章。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宁官松说,荆门市第八次党代会的召开,为我们回顾初心提供了机会,必将化作荆门崛起前行的力量。

以开放姿态拥抱新发展——访市党代表、市商务局局长朱延琳

荆门要在湖北中部崛起,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新发展方能为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荆门要以开放的姿态谋发展,无疑需要一条明晰的路径。

以问题为导向,就有了明确的方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市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扩大规模与提高水平相结合,以补齐我市开放型经济中存在的各项短板为目标,以改善和优化开放环境为重点,以我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开放开发为龙头,着力突出产业链招商,着力推进对外贸易发展,着力拓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补开放型经济“短板”。

针对我市出口总量小、出口企业少、走出去企业投资偏小、外资新批项目少的问题,我市将通过实施“出口企业成长工程”,壮大对外贸易主体;通过实施“双重工程”,壮大对外经济主体,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补总量“短板”。

针对我市出口商品结构不优、出口市场结构不优、出口方式结构不优,一二三产业利用外资比例不协调,走出去企业整体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我市将在优化外贸出口结构上下功夫、在优化招商引资结构上下功夫、在优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上下功夫,加快创新促进转型,补结构“短板”。

针对出口企业自主品牌少、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低、对外开放复合型人才缺乏、外贸外经企业产业关联度不紧的问题,我市将从品牌、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着手,培育优势提升层次,补竞争力“短板”。

针对我市没有独立海关、检验检疫机构,无保税物流中心,无开放口岸,各类工业园区外向型企业占比不到30%的问题,我市将从积极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级开放口岸,积极争取建立口岸及海关、检验检疫正式机构等方面着手,拓展空间形成合力,补平台“短板”。

崛起的脚步声,越来越响——访市党代表、市招商局局长姜云

“在开放融合的时代,实现荆门在湖北中部崛起,既要立足自身,自我挖潜,更要放眼世界,借力发展。”姜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奔单位职能、岗位职责。

我市是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一大批企业涌入荆门,就是奔着“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的良好发展生态,感受到重资产建设、依托基金公司招商、盘活存量招商、以商招商的良好氛围。

长丰猎豹、埃斯顿智能机器人、泰富重装集团等一批支撑性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在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下,七大主导产业开始呈现集中集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忆过去,荆门招商美名在外;看未来,中部崛起使命在肩。姜云说,处身全国经济新定位,跟上或引领湖北中部崛起,踏上借力发展的新征程。

在荆门,招商路径是什么?姜云说,紧紧围绕七大主导产业、“四基地三城”定位、“新能源汽车之都、通用航空新城”两张名片,有的放矢开展招商。

姜云说,把客人请进来,是一门艺术,用心做才出彩。她认为,在巩固现有七大驻外招商联络处的基础上,将招商引资力量进一步向东北地区集中,抢抓东北地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转移。

招商还要善用资本的力量,把资本资源变成机遇,把机遇转换成引领发展的力量。姜云认为,要紧紧依托基金公司的平台和资源优势挖掘信息,重点加强与长江产业基金的对接,通过合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人勤三分利。姜云说,当前最重要的是把眼前的事做好,重点谋划和筹办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荆门楚商大会、鄂沪长三角经贸合作洽谈会等招商活动。

只要明月在,定伴彩云归。荆门,那中部崛起的脚步声,越来越响。

人才是发展崛起的强力支撑——访市人社局副局长方永旭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拥有了人才优势就拥有了发展优势。近年来,市人社局坚持“创新提升”总基调,聚焦荆门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湖北新兴增长极、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三大战略定位,着力在增强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上下功夫,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优化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集聚人才资源,培育人才优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人才支撑。

主要是对接产业,引进高端人才;项目带动,扶持创新创造;优化供给,培育工匠人才;适应需求,创新人才评价等四个方面。

接下来,我们将契合新经济和荆门支柱产业需求,一是紧盯高端人才,培育人才资本优势。以产品研发和科技推广应用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支引领荆门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技术团队,培育荆门产业发展的新兴增长极。二是着眼产业需求,壮大荆门工匠队伍。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和储备,努力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三是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围绕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考核方式,建立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常态机制,推动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对接,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人才项目品牌。四是创新收入分配。高度重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放活人才流动政策,鼓励市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才离岗创新创业,积极营造集聚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来源:荆门日报

长按,识别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白癜风医学基金会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sh/85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