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划引领补齐物流短板

——《荆门中心城区物流园和专业市场布局规划》解读

导读

众所周知,物流业是典型的资金流高地,它能汇聚金融业群至,并派生贸易、旅游、生活、服务、人才、高新技术产业的繁荣。今年7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物流业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蕴藏着巨大潜力,亮明了国家今后的产业政策支持导向。

互联网时代,现代物流业已是一个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的综合产业。它创造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品牌价值和经济价值远超人们对传统物流的认知。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供给侧改革”战略实际上就是一次物流业大发展、大升级战略。近合形势,远合趋势。抢抓机遇,我市行动在前。

市委书记别必雄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定位”,锁定参照系,查找相应的短板;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补短板的“靶心”;要坚持效果导向,找出的短板必须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要全力补齐思想观念的短板、产业的短板、交通物流的短板、城市能级和品位的短板、资本市场的短板、科技创新的短板、生态环境的短板、开放型经济的短板。

市发改委组织编制了《荆门中心城区物流园和专业市场布局规划(-)》,把这个最大化集合本土产业禀赋、能引领我市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快速吸收低素质劳动力并能给城市带来资金流和人才流聚集的绿色环保行业列入经济决策程序,认真培育,树立信心,拿出决心,保持恒心,给以关心,促进荆门经济振兴,给惠民富民一点希望,也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贡献“荆门元素”。

一、物流成为补短板重要力量

荆门是一座化工底色较浓的城市,唯有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突破荆门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的瓶颈,通过做大物流等产业来补短板,为把荆门建成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国家商务部商建发〔〕号)(二)《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三)《荆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中共荆门市委荆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补齐短板奋力换道超越的实施意见

二、荆门物流业发展目标

到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集聚发展、业态先进、绿色环保、特色突出、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物流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2—3个现代物流专业市场融合发展亿元的产业基地、3—4个现代物流专业市场融合发展20亿元的产业基地。物流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25%,将荆门打造成为汉江中游航运中心、长江经济带物流园城市和江汉平原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

三、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

根据荆门中心城区功能区分和产业基础,总体布局为“七大物流园、五大市场”。

(一)七大物流园布局

荆门保税物流园

麻城组团。襄荆高速以东、武荆高速以南、东三环以西、喜民园路以北区域。与荆门高新区、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毗邻,辐射半径不超过10公里,襄荆高速、沪蓉高速和多条国道省道、蒙华铁路及规划铁路线与石牌港相连,集疏运条件优越,通达区域广阔,通过提供综合保税、国际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等现代物流服务,布局荆门综合保税区、物流资源交易中心、快递分拨中心、城市配送中心。

中国农谷.现代农业物流园

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荆东大道(G)以东、荆钟大道(G)以南、襄荆高速以西、S或白庙路以北区域。建成农资和大宗农产品服务平台,农耕文化展示与现代物流融合创新发展区。提供农业综合物流、农业生产资料、农村电商体验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服务。

荆门公路港物流园

东宝区牌楼镇牌楼村,蒙华铁路以东、新生路以南、东三环以西、荆钟公路(G)贯穿其中。毗邻杨家桥市场集中区,G55、G、S、东三环联通该区域,集疏运条件优越,建成后提供无车承运、集并分拨、中转配送、多式联运、物流信息、货运代理、物流加工、城市配送、快递物流、海关代理等综合服务。

荆门铁路物流园

依托荆门火车站东站华能联接线建设,与焦柳铁路、蒙华铁路和荆门石牌港构成物流大通道,为荆门主导产业和汉江流域提供生产性物流服务。通过整合荆门中心城区铁路货场,通过公路和铁路与石牌港相连,实现公铁水联运,提供大宗物资交易、运输、仓储、加工等综合服务。依园建设煤炭、钢材、木材及其他大宗生产资料专业市场。

荆门石牌港物流园

石牌港及其陆域(钟祥市石牌镇姚台村、曾台村),通过S和铁路连接线与中心城区荆门保税物流园、荆门铁路物流园、荆门公路港物流园对接,具有良好的水运基础条件和多式联运集疏运条件,可提供大宗散货、件杂货、集装箱物流服务,为矿产、建材、粮食、机械设备、磷化产品提供水陆铁多式联运服务。

荆门临空物流园

钟祥冷水机场及其毗邻区域(钟祥市冷水镇官坡村、李湾村、凡庙村、乔坡村)。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鄂州顺丰货运枢纽)和武汉临空经济区,建成江汉平原临空物流枢纽。提供电商快递物流、中大型客户定制化物流、冷链物流、鲜活农产品即时物流、通用航空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

荆门化工物流园

掇刀区麻城镇火山村,杨竹大道以东、武荆高速以南、荆门保税物流园规划路以北。配套危化品车辆专用停车场、化工品停车场、化工品货物储备、物流信息交易、化工物流金融及结算、车辆调度监控、车辆检测、车辆维修保养、综合配套服务。

(二)、五大专业市场功能定位

1.家居建材装饰五金百货市场

东宝区牌楼镇新生村(一马光彩大市场所在地)。以家居建材、装饰装修辅材、五金、百货为主的集产品交易、展览展示、品牌推广、电子商务、商管运营等于一体的专业市场集聚区。

2.汽车机电机械市场

东宝区牌楼镇新生村(一马光彩大市场所在地)。机电产品、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交易服务和机车文化娱乐集聚区。提供集汽车摩托车和机电机械展示、销售服务、汽配汽修、汽车美容、汽车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3.再生资源市场

东宝区牌楼镇牌楼村(一马光彩大市场所在地)。荆门市再生资源交易、绿色再制造集聚区。提供二手商品交易、分拣加工、再生资源绿色生产加工等服务。

4.中国农谷·荆门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兴隆岗。汉江流域战略储备冷链中心、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集中区。布局蔬菜、水果、粮油、水产品、干货调味品、冷冻食品、副食、肉食禽蛋、豆制品、农资、种子等涉农批发市场,提供农副产品交易、农副产品仓储、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电商营运、农产品城市配送、农产品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物流金融等一体化服务。

5.进口商品和家庭用品市场

荆门高新区·掇刀区迎春街办,以进口商品、家庭用品、家用电器、家居用品交易市场与异域风情文化时尚摩尔城。

四、实现规划目标路径

(一)推动融合创新发展

1

实施重点物流园和专业市场建设工程。加快推进荆门保税物流园、荆门临空物流园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各物流园和专业市场工程建设,新增2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和专业市场。

2

实施“退城进园”计划。强化政府规划引领作用,引导物流企业退城入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行业优势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整合、提升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组,推动中心城区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退城进园。对分散在市场集聚区和货运场站周边的货运信息服务部、个体货运企业,按照“增量入园、存量调整”原则进行撤并和疏导。

3

实施物流园和专业市场融合创新发展计划。鼓励建设“园中园”,实现集约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新建、改建、扩建物流园和专业市场时,需配套建设公用物流配送设施、标准化VMI仓库或supply-hub仓库。引导物流企业与物流园、专业市场、大型企业互联互通,共同构建供应链,共建共享信息平台,开展定制化物流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试点示范,开展甩挂、集装化、多式联运服务。

(二)培育产业集群

将物流业发展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按照“培育壮大一批、引进移植一批、整合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促进市场主体做大做强。

1

实施骨干物流企业精准培育计划。对于物流园和专业市场,实行市区两级对口服务、“一企一策”,精准培育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好、辐射带动性和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专业市场主体;围绕荆门市七大主导产业构建供应链,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供应链一体化新业态。培育2家省级城市配送示范企业,新增4A级以上物流企业4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10家。

2

实施龙头企业引进计划。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依托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等优势资源和产业基金公司开展招商,重点引进一批供应链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物流地产商、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等行业龙头企业,重组本地弱势企业,构建跨区域物流和商品流通网络体系。

3

实施物流园、专业市场亿产业培育计划。推行“市场带动产业,物流支撑市场”的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以荆门保税物流园、中国农谷·现代农业物流园、中国农谷·荆门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汽车机电机械市场为主体培育亿元产业基地,以荆门公路港物流园、家居建材装饰五金百货市场、进口商品和家庭用品市场等为主体培育20亿元产业基地。

4

实施百亿物流产业培育计划。以中国农谷·现代农业物流园和中国农谷·荆门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供应链核心主体,对接0个以上农产品生产基地、聚合0个以上农产品经销大户,构建农产品冷链供应链集群,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百亿产业。培育电子商务物流百亿产业。全面建设“互联网+”物流园、“互联网+”专业市场,将中心城区物流园和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为电商平台,构建“展示+平台+物流+服务”的四位一体创新模式平台,培育1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三)填补三大突出短板

1

抢抓湖北自贸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荆门保税物流园规划建设,填补市域保税物流空白。组建荆门保税物流投资公司,启动规划和申报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

2

加快建设10万吨级冷链物流中心,填补市域战略储备冷链物流中心空白。在中国农谷·荆门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标准化公共型10万吨级冷链物流中心,为荆门市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出口加工产业提供配套服务。

3

加快建设荆门物流资源交易中心,填补区域性资源交易中心空白。在荆门保税物流园区建设荆门物流资源交易中心,提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服务流等供应链资源交易服务,对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航运交易所和武汉物流交易所,形成区域性物流资源交易中心。在荆门公路港物流园建设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荆门信息中心,与荆门物流资源交易中心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四)提升基础配套能力

1

完善陆路(公铁)物流通道。规划建设荆门中心城区至荆门石牌港城港一级快速通道,实现中心城区物流园与荆门石牌港物流园快速无缝对接,实现陆水联运;规划建设蒙华铁路掇刀站至荆门石牌港货运铁路连接线,完善荆门石牌港区域集疏运通道,实现铁水联运。

2

完善水运物流通道。疏浚汉江航道,开展汉江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提升航道等级,提高航道通过能力。加快完成汉江碾盘山至兴隆段公里三级航道整治和20公里江汉航线航道整治。积极推动荆门石牌港与武汉新港、宁波港及沿海港口城市合作,打通江海国际联运大通道,实现通江达海和通关直达目标。

3

完善空港物流通道。加快推进冷水货运机场建设,配套建设快递物流功能区,与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等国内机场对接,实现陆空联运。

4

打通与“一带一路”对接通道。整合荆门中心城区铁路货站,加快建设荆门铁路物流园及其联接通道,通过郑渝铁路和渝西铁路联通西安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焦柳铁路、二广高速与广东、广西相连,通过汉江对接长江与上海相通,通过郑渝铁路和陇海铁路对接连云港,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

5

提升大通关能力。设立荆门市口岸办。加快建设荆门保税物流园、荆门公路港物流园和荆门石牌港、沙洋港,积极申报国家级二类开放口岸,争取设立荆门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建设独立的海关监管区。

6

提升服务能力。鼓励物流企业、快递企业整合便民店、社区、企业资源,建立末端网络节点,形成城市配送服务网络体系,解决中心城区“最后一公里”投递、配送难问题。鼓励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引导物流企业、快递企业建设定制化服务平台,面向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开展定制化快递服务。

7

推进物流标准化、集装化、智能化,鼓励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低碳环保配送车型和智能化托盘等集装单元化技术,提升配送的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荆门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物流园、专业市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督办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对照项目路线图定期实行跟踪督办,将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进行考核。

2.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荆门市物流产业引导基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支持物流企业退城进园、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扶持优势企业按照规划布局方向对存量物流资源和专业市场兼并重组,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创业创新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基金投资符合规划的物流项目建设,参与重点物流企业重组、并购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园区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规划和建设,对纳入规划的重点物流园、专业市场优先保障用地需求。

3.强化规划管理

严格新增物流园和专业市场审批。新建的物流项目、专业市场必须在中心城区物流园和专业市场布局规划范围之内。对于不符合规划的物流项目和专业市场项目,发改部门不予立项,规划部门不予规划选址,国土部门不予用地计划,环评部门不予环评,工商部门不予办照。

4.规范物流车辆管理

公安部门和道路货运管理部门,要制定中心城区大型物流车辆分类管理制度,禁止大型物流运输车辆和危化品运输车辆进入主城区;完善中心城区配送车辆、快递专用车辆通行和停靠等交通管理措施,促进合规车辆便利通行和作业,限制不合规车辆通行;完善在中转盘驳、城市配送等环节使用的新能源车型和节能车型的交通管制。

加快物流业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重点方向,是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手段,是消除瓶颈制约、补齐薄弱短板、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让我们举起双手,把物流业摆在“风口”上,放飞做大做强做优现代物流业的“荆门梦想”,为把荆门打造成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名白癜风医院
卡介苗接种时间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sh/89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