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政策摘要》

荆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一、就业创业类

1.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覆盖范围,加大贴息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1)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符合条件人员占现有职工比例20%(职工超过人的占比10%),贷款额度不超过万元的,按照基础利率的50%给予财政贴息。(2)对已发放的个人、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受疫情影响还款出现困难的,可向贷款银行申请临时性延期偿还,付息可延期到6月30日,并免收罚息。(3)感染新冠肺炎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可展期1年,继续享受财政贴息支持。(4)支持劳动者依托平台就业,平台就业人员购置生产经营必需工具的,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科)

2.对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就业困难人员、毕业学年起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含非本地户籍),符合条件的分别给予元、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科)

3.对返乡创业人员首次创业办理注册登记、正常经营6个月及以上、带动就业3人及以上的,给予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已享受其他一次性创业补贴的除外)。(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科)

4.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规定给予元一次性创业补贴,经认定属于返乡创业的贫困人口,给予元一次性创业补贴。(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科)

5.对新开办农家乐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每户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农家乐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的,按规定给予吸纳就业补贴。(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科)

6.加大创业载体奖补力度,支持创业孵化园区、示范基地降低或减免创业者场地租金等费用,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应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科)

7.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对在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首次创业办理注册登记、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带动就业3人及以上的给予元一次性扶持创业补贴。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根据基地规模、入驻实体数量和孵化效果给予一定的奖补。(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科)

8.在校及毕业5年内大学生,在自主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6个月以上的,按规定给予2-20万元资金扶持。(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科)

9.对裁员(减员)率不高于5.5%的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予以返还;对裁员(减员)率高于5.5%的企业,按70%予以返还;对参保职工人(含)以下的企业,可直接按%予以返还。对暂时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适当放宽其稳岗返还政策认定标准,重点向受疫情影响企业倾斜,返还标准可按不超过6个月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各地可结合实际和失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将参与疫情防控的相关企业、医院纳入困难企业稳岗返还政策范围。(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科)

10.(1)对疫情期间开工生产、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荆门辖区企业,按其在岗并参保员工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2)企业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给予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3)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给予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4)带贫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保的,可申请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实现就业1年以上的,可再次申请0元/人的吸纳就业补贴。(5)鼓励重点企业和各类农资企业、农业经营主体招用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按规定给予元/人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科)

11.(1)对受疫情影响坚持不裁员且正常发放工资的中小微企业,其正在享受的社会保险补贴在复工复产后,除按规定顺延外,继续延长6个月。(2)对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长1年,实施期限为年1月1日至12月31日。(3)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或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科)

12.对届湖北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责任单位:就业局)

13.(1)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开展跨区域有组织劳务输出的,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2)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到企业就业的,可根据服务人数、成效和成本,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科)

14.(1)对暂时难以外出且有就业意愿的农民工,开发一批临时性公益岗位托底安置,可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按照不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2)对从事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长1年,实施期限为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补贴期满后仍然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再次按程序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重新计算,累计安置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3)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利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科)

15.(1)从年1月1日起,将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至各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90%.(2)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人员,可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直至法定退休年龄,实施时间自年12月起。(3)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标准不高于当地失业保险金的80%.(4)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尚未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参保失业人员,应在其办理失业登记后,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科)

16.(1)企业组织职工参加线上线下培训,组织新招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参加岗前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2)组织20岁以下有意愿的登记失业人员参加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其中的农村学员和困难家庭成员给予生活费补贴,实施期限为年1月1日至12月31日。(3)疫情防控期间,参与、服务疫情防控正常生产企业对新招用、转岗职工采取以工代训方式开展培训的,可按每人每天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最长不超过30天。(4)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贫困家庭子女、农民工、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加各类培训取得相应证书的,可在现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上提高20%.(责任单位:就业局、职建科、荆门技师学院、钟祥市高级技校)

二、社会保险类

17.2-6月实行阶段性免征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政策。(责任单位:结算中心)

18.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年4月30日。(责任单位:结算中心)

19.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能正常进行核定或缴费的参保单位,可延期在当地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补办疫情防控期间的申报核定缴费手续。疫情防控期间免收滞纳金。(责任单位:结算中心)

20.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可申请缓缴不超过6个月的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减免期间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顺延。(责任单位:结算中心、就业局)

21.减免期限内已按原未减免政策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地区,要重新核定参保单位应缴额,准确确定减免部分的金额。对于减免部分的金额,优先选择直接退费。退费结果要及时告知参保单位和税务部门。(责任单位:结算中心、社保局、就业局、工伤科)

三、人事人才类

22.对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本科、专科大学生,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按照专科生元/人、本科室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责任单位:人才局)

23.扩大就业见习规模,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对因疫情影响见习暂时中断的,相应延长见习单位补贴期限。对见习期未满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对吸纳就业见习的单位,每吸纳1人,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给予就业见习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6个月。对留用率超过50%的企业补贴标准提高至最低工资标准的80%.(责任单位:人才局)

24.对延迟离校的应届毕业生,相应延长报到接收、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落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帮扶。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或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责任单位:人才局)

25.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对参加实习实训的给予补贴并购买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对在荆实习实训大学生,按照0元/月·人的标准给予不超过3个月的实习实训补贴。(责任单位:人才局)

26.指导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按照防控要求,采取线上理论考试、生产过程考核、工作业绩评定等方式,统筹组织开展,对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技能人员,可晋升职业技能等级。(责任单位:鉴定中心)

27.落实国家关于允许部分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有关要求。(责任单位:鉴定中心)

28.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支持力度,劳动者自主参加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经在线平台测试考核合格取得培训合格证明,作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理论学习、考核合格依据,不再另外进行理论测试。(责任单位:鉴定中心)

29.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理论培训内容均可申报线上培训,实操内容可在疫情结束后组织实施,补贴标准和经办按原规定执行。(责任科室:职建科)

30.增加“三支一扶”招募计划,选派基层工作。对“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间按规定落实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和安家费,服务期满可享受公务员定向考录、事业单位专项招聘等优惠政策。(责任科室:市场科)

31.在年度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选拔中单列指标,重点激励在疫情防控一线作出贡献的医务、检验检疫、防疫科研攻关等专业技术人员。在推荐“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选拔“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以及评选“楚才引领计划”名师、名医、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项目中,向在疫情防控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各地、各单位应优先推荐疫情防控一线作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责任科室:专技科)

32.(1)加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力度,今明两年内,除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具有职称或职业资格条件要求的专项招聘、面向抗疫一线人员和基层服务项目人员等特殊群体的专项招聘外,主要面向湖北省域内高校毕业生及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开展专项招聘。(2)提早谋划抓紧实施,4月底集中发布一批招聘信息,尽快组织实施招聘工作。(3)创新招聘方式,按照“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原则,及时、安全、有序地开展公开招聘,鼓励分批次“错峰”招聘,增加高校毕业生应聘机会。(4)乡镇事业单位招聘本科学历以上高校毕业生、县级事业单位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以及招聘行业岗位、脱贫攻坚急需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可以结合实际采取面试、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可以根据应聘人员报名、专业分布等情况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划定成绩合格线;可以拿出一定比例,面向本县、本市户籍(或生源)高校毕业生招聘。(责任科室:事业科)

33.(1)提高疫情防控一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中级岗位结构比例。(2)对疫情防控一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优先晋升聘用岗位。(3)建立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事业单位的绿色通道。(4)提高疫情防控一线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5)保障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工伤权益。(6)开展疫情防控奖励工作。(责任科室:事业科、工伤科)

34.(1)新冠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审时,用人单位没有空岗的,可不受本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优先推荐申报。职称评审时同等条件下向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倾斜。(2)新冠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可提前一年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或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只享受一次)。(3)新冠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审时,可免于参加与申报专业、级别相同的水平能力测试。(4)新冠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作出突出贡献,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或记大功奖励,经审核可纳入特殊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直接申报参加高一级职称评审或考试(原则上只享受一次)。(责任科室:职称科)

四、劳动监察类

35.年6月底前,允许工程建设项目暂缓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记录良好的企业可免缴。(责任单位:监祭局)

扫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xx/109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