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56期科干一班第四调研组 指导老师:曾益 成员:黄峰华、张航、姚从兵、陆敬华、王睿、谢本琴、宋锋、 万云坤、程斌、王军、刘恒、姚莉娟 新能源产业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21世纪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顺应科技潮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基于保障能源供应、保护生态安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荆门必须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发展。 一、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条件 (一)发展基础 荆门市新能源产业主要涉及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和绿色储能电池四个领域,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0家,其中太阳能光伏企业1家,风力发电企业2家,生物质能企业3家,绿色储能电池企业4家。 一是风电基本完成布局。钟祥大唐风力发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已正常运行到第4年;中国风电集团、湖北能源集团在东宝的5个风力发电场项目正积极推进,其中,子陵铺风电场即将完工;华能钟祥胡家湾风电项目已获批复。 二是光伏发展前景广阔。有6个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包括1家企业发电项目和5个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未来,汉能、英利、追日、中广核等多家企业将在荆门投资总规模在MW以上分布式光伏项目。 三是生物质发电和核电稳步推进。京山凯迪生物质发电、安能(屈家岭)生物质发电项目运营稳定。中南地区最大的甲醇生产企业天茂实业积极布局生物质液体燃料项目,2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已建成投产;荆门船湾核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初审,已完成岩土工程勘察和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等项目前期工作。 四是绿色储能起步较快。格林美动力电池材料绿色制造项目、金泉新材料动力电池产业园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格林美与比亚迪合作建设储能电站应用及推广项目,推广储能电站和光伏电站在工业园区的商业化应用,计划建设30座储能电站,其中第一座储能电站今年将在格林美产业园建成。恒生源电子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基础,积极布局锂离子储能电池和工业电站。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基础较弱。新能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支撑较弱。产业规模方面,年,荆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为45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产业发展支撑要素方面,仅拥有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缺乏新能源专业技术研发机构和专业人才,科研支撑能力不足。 二是产业链延伸不够。通过招商引资和自主培育,荆门新能源产业形成了以发电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但上游制造、下游维护服务等环节延伸不够。以风能发电为例,已经建设规划的多个风能发电项目主要由大型能源企业投资建设,本地缺乏风机零部件和整机制造企业,也缺乏风电运营服务企业。 三是应用示范方式单一。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主要以大型发电场为主,如光伏发电仅有5个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小型风光互补发电、小型光伏电站等离网型、微网型应用示范项目没有全面展开。同时,光伏LED路灯、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应用示范型产品和项目也缺失布局。 (三)发展条件 一是资源优势。荆门拥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太阳能资源方面,荆门、钟祥、京山属于湖北省一级可利用区。生物质资源方面,年产油菜、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秸秆约万吨,其中可利用量万吨,约折合万吨标煤。风能资源方面,位于江汉平原风能资源丰富区,风速、风能频率分布较好,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二是配套优势。荆门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戴蒙德、华信锅炉等锅炉辅机企业,正在积极向自动化脱硫、脱销、除尘、灰渣处理系统方向发展,有利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的延伸发展。鄂电德力西、鄂电萃宇、西高电气等电气电工设备企业实力雄厚,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向核级电缆、风电专用电缆、太阳能光伏电缆发展。格林美、金泉等龙头企业涉足新能源,尤其是绿色储能领域,将推动荆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区域优势。“两圈两带”等区域性发展战略,提出了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将重点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为荆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发展,尤其是实现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契机。 二、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及重点 根据国家“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未来5年内,核电、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容量将分别新增约万、1.1亿和万千瓦,市场需求空间十分广阔。同时,国家正积极研究新能源发展路线图,着力从规划、审批层面解决弃风限电等新能源发展的突出问题,并计划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度,加快释放相关产业空间。荆门必须紧抓国家开展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大契机,立足本地丰富的资源,按照“应用引领,产业延伸,技术驱动”的战略思路,着力打造新能源“开发—存储—利用”全产业链,力争到年,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亿元,打造湖北省重要的新能源应用示范和制造基地。 (一)突破性发展光伏发电。目前,光伏市场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全球光伏增长中心逐步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转向中国、美国和日本等新兴市场。要加强与汉能集团、英利集团等光伏产业龙头企业的对接与合作,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一是推进光伏应用进园区。全市产业园区要率先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在工业厂房集中区全面推广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符合条件的积极申报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努力实现全市产业园区光伏发电应用全覆盖。 二是推进光伏应用进村镇。支持光伏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广泛结合,规划建设相应数量村集体分布式光伏电站,鼓励农户自筹资金建设家庭光伏电站,建设光伏新村、光伏小镇。在大柴湖和边远山区大力推行光伏扶贫工程,提高和稳定贫困户收入水平。 三是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引导公共机构建筑、公益设施等,在规划设计阶段按照光伏建筑一体化进行屋顶和外立面设计,鼓励在建和已建建筑补建改建光伏发电系统,推进光伏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二)巩固提升风能发电。我市风能发电已经基本完成布局,下一步的重点是提升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积极对接中国风电集团、华能集团、湖北能源集团等大型能源企业,加快推进子陵铺风电场,金泉风电场、象河风电场、圣境山风电场、钟祥胡家湾风电项目等项目建设。 二是加强运行管理。建立以风电电量、风电等效利用小时为主要指标的风电考核体系,弱化对装机规模的考核,促使风电开发企业重视提高风电发展质量,将发展重点转移到追求风电电量与效益上来。约定电网经营企业的职责和义务,从机制上提高电网经营企业接纳风电的积极性。 三是探索发展分布式风电。按照“小规模、分布式,低电压、就地分布接入系统”的路线,引导鼓励分布式风电并网运营。 (三)积极培育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市场前景广阔,要重点发展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等。 一是生物质发电。依托京山凯迪、屈家岭安能等现有生物质发电项目,稳步发展秸秆直燃发电,重视自动化脱硫、脱销、除尘、灰渣处理等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探索“企业+经纪人+农户”的秸秆收贮运体系建设,推行秸秆回收奖补政策,开展跨地区秸秆回收,提高秸秆收贮能力。同时,积极发展垃圾发电,在城市周边试点建设垃圾发电站。 二是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以现有秸秆直燃发电项目为基础,围绕“切片-粉碎-除杂-精粉-筛选-混合-软化-调质-挤压-烘干-冷却-质检-包装”加工工艺,将秸秆、稻壳、木屑等农林废弃物燃料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制成的成型环保固体燃料,重点发展秸秆煤。 三是生物质液体燃料。依托天茂实业,加强与国内高校的研发合作,突破生物质液体燃料领域的关键技术,巩固二甲醚新型工业燃料基础,探索发展以油菜为原料的生物柴油领域。 (四)强力推进核能建设。中国核电建设正在重新开启,计划“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建6~8座核电站。要抢抓机遇,强力推进我市核电建设,力争船湾核电站项目在年之前落地。 一是高度重视。随着火力发电逐渐被限制和淘汰,荆门急需替代电力。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兴能源,是我们首当其冲的选择。要成立高规格的常设机构,专职专责研究对接和服务钟祥核电项目建设,全力做好项目服务,全力改善建设环境,满足核电建设的一切合理要求。 二是积极争取。要加大向上汇报争取力度,引起国家和相关部委对我市核电的重视和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中药治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