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

你们知道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咱们荆门的非遗项目

你又知道哪些呢?

小布今天带你了解一下

我市第四批非遗项目以及代表性传承人(推荐)

荆门市文体新广局关于公示第四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告

经各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推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共有12名传承人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现将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10天,10月19日起至10月28日止。如对公示项目传承人有异议,请及时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市文体新广局社文科或市非遗保护中心反映。

联系方式:

荆门市文体新广局社文科

荆门市非遗保护中心

荆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

年10月18日

1

项目名称:牌楼十班家什

传承人推荐名单:杨泽华、杨焕勤

项目类型:传统音乐

十班家什属民间吹打乐,发祥于牌楼,流传至周边的荆州、潜江、天门、沔阳、钟祥、沙洋、当阳等江汉平原一带,后传于外省各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曾按照农历纪年的方式对流行于荆楚腹地的民俗进行过言简意赅的辑录,其中不乏关于“击鼓而歌”的描述,楚人远思冥索,耽于玄想,偏于情感,倾向逸乐,崇乐尚钟。不仅仅是由于受到奇杰伟丽的荆山楚水激发,更有其悠久的传统与历史渊源。翦灭列国,多以击鼓而发,鸣金收兵为号令。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青铜器冶炼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制造铜质响器创造了条件。牌楼地处楚国中心,必然受益于楚乐的发端与乐风的传承。

2

项目名称:京山民歌

传承人推荐名单:李世良

项目类型:传统音乐

京山民歌尤以《小女婿》最为著名。据考证,这首民歌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广泛流传于江汉平原和鄂中山区。50年代初,经著名民歌手蒋桂英演唱,在全国广泛传播,成为湖北民歌中的经典作品,作为京山民歌代表之一录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

年6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同年举办的中国第八届艺术节上,四重唱《小女婿》节目获全国金奖。此民歌对封建社会的病态婚姻有维妙维俏的表现,语言生动幽默,音乐流畅优美,极具人文研究价值和音乐特色。

3

项目名称:沙洋民歌

传承人推荐名单:刘翠玉

项目类型:传统音乐

沙洋民歌是历代农民在田间生产劳动时唱的歌,主要用以调剂精神、消除疲劳、提高生产效率。

所谓沙洋民歌,就是一年四季在田间劳动时都有比较习惯吟唱的歌曲。比如春节栽秧歌,栽秧歌是田歌中的一种,主要用于栽秧季节(农历四月间),具体说它是水田歌声,如“花闹叶”就是栽秧歌中的主要唱腔之一,歌曲优美动听,催人奋进,由一人领、众人合,一问一答或一唱一解,有时也见景生情,随意编造。

4

项目名称:梁山调

传承人推荐名单:罗开春

项目类型:传统戏剧

钟祥梁山调属板腔体系的地方剧种,因正腔源自四川梁山灯戏,巧撷“胖筒筒调”与钟祥古老民歌、戏曲交融,世代锤炼,自成体系。钟祥梁山调因而得名。

今存钟祥石牌镇古戏楼及戏班题名佐证:清乾隆年间(公元年)钟祥梁山调已在民间盛行。后有清道光三十年(公元年)兰怡居士题笺的《汉皋竹枝词》描述了梁山调在汉口演出之盛况。梁山调在湘、鄂、滇等地都有流传,钟祥梁山调以本土为核心区域,向周边地区辐射,影响到武汉、荆门、随州等地以及江汉平原。

5

项目名称:八角雪枣制作技艺

传承人推荐名单:张本志

项目类型:传统技艺

八角雪枣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

据《荆门直隶州志》和《东宝文史集粹》记载,八角雪枣由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八角街人刘之芳始创于清顺治年间(-年),且曾与钟祥兴王府的蟠龙菜一并列入朝廷贡品。

八角雪枣于年6月获湖北省农博会名优特奖;于年5月获湖北省农博会金奖;年12月获全国食博会、绿色产品博览会金奖;年获“荆门市用户满意产品”称号;年12月被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年1月,被湖北省商务厅授予第一批“湖北老字号”荣誉称号。但由于八角雪枣的制作纯属手工操作,产量少,加之传承人年迈,亟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6

项目名称:矮子馅饼制作技艺

传承人推荐名单:李延兵

项目类型:传统技艺

馅饼起源于公元前年左右的古埃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馅饼流传到了古希腊。公元前年左右馅饼流传到了古罗马。12世纪馅饼流传到英国后,开始逐步流传到世界其他国家,其中包括中国。

馅饼的制作技艺一直为社会传承。在中国,馅饼的制作人虽然很多,地域也很广泛,但其制作技艺大体相同。而清末以来,荆门的馅饼(后来被命名为“矮子馅饼”)却独树一帜,深得消费者喜爱。

荆门的“矮子馅饼”虽在制作上与外地的馅饼“饼皮包着馅料”的做法大体相同,但荆门的“矮子馅饼”在技艺上科学地掌握了烫面和水油面的最佳比例与有关配方,能使馅饼酥而不硬。

7

项目名称:栗溪陶器手工制作技艺

传承人推荐名单:熊敬忠

项目类型:传统技艺

栗溪陶器除吸收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外,还溶入了荆楚文化的一些地方特色,故在制陶技艺中自成流派。

栗溪陶器体现了农民敦厚朴实的性格和大拙大巧的审美意趣,反映了中国民间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审美趋向。栗溪陶器遵照变化与统一的艺术规律,且多以圆形造型为主,因为这一特征的决定因素有两点:一是源自这里的民间风俗,取“团团圆圆“之意;二是圆形器物容量大,实用性强,且烧制时不易变形。

8

项目名称:白花菜制作技艺

传承人推荐名单:马木发

项目类型:传统技艺

白花菜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有文字可查的就有三百多年,清朝康熙五年(年)安陆县志就对白花菜作了这样的描述:“白花菜———名香菜,更月开小白花,可谓齐香味绝,胜有红梗,白梗两种。红梗尤美,他处皆不及,亦水土异也”。

罗店镇因与安陆毗邻,其水土、气候等自然环境亦基本一致,对栽培白花菜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农家小户都习惯于自产自食,边产边食或到街头散装小卖。

由于白花菜是在高温、高温条件下(5—9月)完成加工制作的,对加工条件要求较严,要做到保鲜,常年食用,其加工工艺只有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传承传统工艺,采用科学方法才能达到。

为使白花菜这颗美食文化的奇苑服务当代,传承后世,罗店镇政府已组织相关厂家与华农食科院联姻,共同开发这一美食文化。

9

项目名称:蟠龙菜制作技艺

传承人推荐名单:吴金林

项目类型:传统技艺

蟠龙菜是地道的钟祥特色菜肴,是明朝嘉靖(朱厚熜)皇帝食用的主要菜谱之一,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据钟祥县志记载:“蟠龙菜是钟祥的地方特色菜,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传说中的蟠龙菜据说是专门为嘉靖进京即位争取时间由厨师詹多研制出来的。相传嘉靖(朱厚熜)进京前,皇室皇族早有明争暗斗,张太后迫于政势,密诏颁达了三位亲王,并说:“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这一历史典故流传至今。当时住兴王府的朱厚熜是离京城最远的一位亲王,为赶时间,幕客严嵩献计,要朱厚熜假扮钦犯坐囚车,日夜兼程直奔京城。而朱厚熜乃藩王世子,终日生活豪华、奢侈,坐囚车尚可忍受,而途中吃饭可就成了大问题,因沿街靠站用膳耽误时间,用膳只能在囚车上。心灵手巧的詹厨师,偶尔悟出了配方,在众多厨师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地做出了一道吃肉不见肉且携带又方便的不是红薯的“红薯”,这“红薯”居然助嘉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真乃美味佳肴。

10

项目名称:太师饼制作技艺

传承人推荐名单:谢加芬

项目类型:传统技艺

太师饼又名茶花点心,活油酥饼,一品点心,是荆门市的传统点心。追溯其历史已有近千年,在荆门近代史上,经营酥点的老字号“桂芳斋”、“邱桢记”、“邱福星”、“景春园”等,都曾名噪荆门,享有盛誉,至今有些当年的老辈们回忆起来。仍津津乐道。

太师饼与邱家厨艺、邱家馆子齐名。不论老妇幼孺,有口皆赞。这种酥皮点心,色泽白中透黄,泡松,馅心香甜,成熟后,酥层清晰,表面粘有数粒茶米(或黑芝麻)与点心本色相映衬,更有正中朱红一点,朴素典雅的情趣,故名“茶花点心”。经有有关专家评品,肯定为正宗茶点。在封建社会,茶花点心是皇家内廷御用佐茶、宵夜的常备佳点。

11

项目名称:柴湖曹氏接骨传统治疗技艺

传承人推荐名单:曹扬超

项目类型:传统医药

柴湖曹氏接骨传统治疗技艺是河南曹氏家族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精髓,经由老曹家家族五代传承,现在第五代传人为曹扬超,精选地道药材、以家传技艺总结出的一种专门治疗骨折的传统方法,它首先采用手法骨折复位,然后采取膏药外敷的方式进行治疗。

由于曹氏接骨传统治疗技艺秘方传男不传女,而且一般依靠口传心授,传承人数很少,加之草药配方都是采用的一种精细的工艺活,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因此,对曹氏接骨传统治疗技艺的保护刻不容缓。

来源:荆门日报、荆门市非遗保护中心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
白颠疯是怎么引起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fz/45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