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虚增贸易千亿美元?

扑朔迷离的2013年虚假贸易范围,渐渐浮出水面。  近期官方公布的几组关于2014年全年进出口的数据,让我们逐渐接近这1数额。  近期海关总署公布了全年进出口情况,以此计算,这是第三年没法到达年初制定的进出口增速目标。  随后,中国商务部连续两次对外公布了另外一组数据,其一是在其官上公布的,《商务部发言人孙继文就2014年进出口增速有关问题发表谈话》。其二来自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  钟山在1月16日国新办举行的"201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吹风会"上说,剔除不可比的因素,2014年,进出口实际增长了6.1%,其中出口增长了8.7%,进口增长了3.3%。"不可比"的因素是前年部分企业在出口当中利用套利的手段,虚增了一部分对外贸易。  依照他当时的对剔除不可比因素的数据上下文表述:全年进出口总额4.3万亿美元,增长3.4%,其中出口2.34万亿美元,增长6.1%;进口1.96万亿美元,增长0.4%。上述同比增速也是以美元计算的。  《第一财经》假定2014年公布的全年数字不变且属实,根据剔除不可比因素后的增幅计算出,201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约4.05万亿美元,出口约2.15万亿美元,进口总额约为1.90万亿美元。  据海关总署2014年1月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其中出口13.72万亿人民币,增长7.9%;进口12.11万亿人民币,增长7.3%。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粗略得出结论,商务部剔除的2013年虚假贸易总金额约为1100亿美元,出口约为600亿美元,进口约为500亿美元。另外,如果调解后的全年贸易范围是4.05万亿美元,这1数字依然高出美国同期同口径数字0.14万亿美元,中国仍然中医白癜风的医治为当年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虚假贸易范围测算难  1名不愿泄漏姓名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质疑说,如果2013年需要剔除这些有水份的数字,那么2013年全年贸易总额是否是也需要进行调解?2013年的进出口总额增速是否是还能到达7.6%?另外,为什么2013年同期,没有公布剔除"不可比"因素以后的全年数字和同比增速?  海关对进出口数据统计的说法比较明确,海关总署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在2014年1月的发布会上表示,对2013年前4个月进出口数据"虚高"的情况,并没有调解计划。海关今年同期公布的2014年全年数据,也并未提及虚高贸易可能带来的影响。  不能不提的是,中国2013年较为特殊地在前四个月的贸易数据中出现了造假争议,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数据的偏方医治白癜风可信度。  2014年年初,《第一财经》曾专门就虚假贸易范围请教了商务部及海关总署相干人士。他们对本报均表示,2013年前四个月外贸虚高情况属实,但现在没有一个科学的模型能够精确地测算出虚高数据,也从未公然过相干数据。且根据国际惯例,这种情况是没法修正原有数据的。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对本报说,如果确切有造假造成了偏差,这类偏差如何认定?由于政府部门不可能穷尽地抓到所有的造假方,然后逐一加以核实,终究构成数据。即便是官方,也只能是估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平就曾在一个公然论坛上表示,2013年上半年假出口调查出的问题在公布的GDP中未扣除,而假出口范围最低占三成。如果加以扣除,2013年净出口对GDP增长带动为负。但张平事后接受本报采访时称,这只是估算。他并未泄漏估算进程。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曾对本报表示,目前一些估算太过泛泛,也是由于企业的手段比较难监管。  引发报关虚高的缘由无外乎套取利率汇率差,欺骗出口退税。但由于提高报关价一般藏匿在合同细节中,手续也公道,尤其是结售汇环节,很难监管。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操作手法,比如一些在海外有分公司的企业,提高报价可以多获得结售汇,进而套取境内外汇差利差。但是每家企业的具体手法,目前实际情况其实不清楚。"他说。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副会长贾怀勤昨天在给《第一财经》发来的一份相干学术文章中,也曾提到对2013年的实际数据进行过估算。  文章中提到,2014年4月10日,海关总署统计司司长在发布会上说:"去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中存在一些特别的因素,推高了同比基数。如果剔除这些因素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运行在一个基本公道的区间,不能简单得出外贸出现衰退的结论。"对此问题,2014年4月17日商务部发言人在发布会上进一步指出:"如果剔除2013年同期对港贸易异常高基数的因素,按美元计,一季度出口和进口实际增长4.6%和9.6%。"  根据这两个增长率,贾怀勤倒算出经调解的2013年第一季度内地对港出口值、进口值和进出口值;进而测算出"特别因素"导致的2013年第一季度贸易值的虚增数;从官方发布的2013年全年进出口总值4.16万亿美元中,扣除虚增数,调解后的进出口总值约为4.09万亿美元。  结论是,这1数字仍比美国的同期可比数据多0.18万亿美元,因此不影响中国货物贸易总值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的结论。  "目前海关统计制度对数据适用一次性发布程序。弦外之音是应当推敲采取二次发布程序,允许经多方核对后对第一次所发布的数据做出调解,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统计上的通行做法。"贾怀勤在文章中解释说。  如何公道肯定外贸增速  是否是应当在全球大环境并不好的状态下,单纯使用传统的进出口增速来制定全年指标,也是此前内部争议较大的问题。  除进出口同比增速,钟山给出了一些其他指标描述2014年外贸整体情况。比如,预计2014年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在10.5%左右。在剔除水份后,我国外贸增速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预计全年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达12.2%左右。  中国的外贸增速,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和2010年的欧债危机以后,开始走出10%乃至20%以上的高速增长期。随着外需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如何肯定公道的增速,也成了困难。  2010年,全国进出口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2011年进出口额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5%。自2002年中国加入WTO,中国货物贸易增速曾连续6年保持20%以上,到2007年,同比增速为23.5%。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这一数字降至17.8%,2009年则着落为13.9%。  据本报了解,从2012年开始,一些贸易系统人士试图建议将目前统一的增速目标改成较为动态的占全球贸易份额的比例,但是未获批准。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fz/5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