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之声10月27日报道)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推进会27日在武昌召开。据介绍,到年,湖北将建成全省统一联网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届时,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将使用统一交易软件,信息联网,数据共享。 武汉“1+8”城市圈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已正式联网运行10月27号,在武汉农交所交易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地农村产权交易项目滚动发布,寻找“婆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武汉“1+8”城市圈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已正式联网运行。武汉农交所总经理孙晓燕告诉记者,联网后,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发布效率提高,农产产权价值也实现了最大化,“今年是一个试运行阶段,联网实现了城市圈信息资源共享,交易规则的统一,可以实现跨区域互通流转和资源整合。让更多的人看到信息,参与到流转活动中来。” 目前武汉农交所已是我省交易规模最大、级别最高、软硬件最好、功能最全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武汉农交所的示范带动下,襄阳、宜昌、荆门、鄂州等建立了市一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咸宁、黄石等地采取市县共建的方式,天门、仙桃、潜江、南漳等地建立了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其交易品种、管理模式、市场体系、服务功能基本与武汉农交所相同。1+8城市的联网只是我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迈出的第一步。按计划,到年我省将建成全省统一联网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 全省统一联网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长什么样?以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为龙头,以县级交易市场为基础,全面建立“统一监管职能、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收费标准、分级办理业务”的“六统一分”运行机制,构建全省统一联网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所谓“龙头”,就是继续发挥武汉农交所的示范带动作用,由武汉农交所负责全省联网软件开发和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数据库的建设、维护和数据备份等。所谓“基础”,就是以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为基础,依托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集体“三资”监管服务中心等基层服务平台,收集、统计、上报农村产权信息,为实现全省联网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夯实“地基”。所谓“全省统一联网”,就是全省各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使用统一的交易软件,信息联网,数据共享,实现农村产权价值最大化。 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激发农村财产潜力据统计,到目前,全省已经建成运行的市、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30家,累计开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宗,交易金额.7亿元,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9.55亿元。全省统一联网后,将进一步规范我省土地流转行为,促进我省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截至第三季度,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将达到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5.8%,流转合同签订率达到66.9%,适度规模经营面积预计达到万亩。” 下一步推进重点措施抓政策配套,引导健康发展。“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都已经出台了意见,对建设原则、市场性质、交易品种、交易主体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地要根据文件精神,借鉴武汉成功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具体的政策意见和监管办法。要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合理制定本地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画出路线图,拟出时间表,建立一个信息畅通、管理规范、阳光交易、公正透明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要积极推动出台培育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从资本注入、项目扶持、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要制定奖励办法,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进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办理交易。 抓权属界定,奠定交易基础。农村土地确权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从去年试点情况看,各地摸索出了一些好做法,化解了大量的矛盾和纠纷,为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广泛欢迎。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底有43个县(市、区)必须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年底全省将基本完成入户调查、测绘指界、健全登记簿、完善合同和权证发放等工作,年开展规范完善工作,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常态化。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从大的方面说,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从小的方面说,“产权不清,交易无门”。因此,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是一件非干不可、必须干好的大事要事,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和技术保障,着力研究和破解难点问题,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抓平台建设,明确市场定位。县、乡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林权交易中心等是现阶段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主要表现形式。目前我省各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现状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平台性质不一样,既有事业单位,又有企业法人。二是管理部门不一样,有归农业(经管)管的,有归林业部门管的、有归国土部门管的,还有归财政、公共资源交易局管的。三是建设模式不一样,有市级单独建立交易平台的,也有市县共建的,还有的是以县级为重点建立交易平台。因此关于平台建设,这里着重强调四点:一是要坚持公益性。我省已建的30多家的交易平台,大部分是事业单位,也有几家是企业法人(包括私人注资的),但不论是哪一种性质,都必须是服务“三农”的非盈利性机构。二是要统筹谋划。一个市场,不能有多个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各地要从促进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推动政府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建立综合性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形成“一个屋顶之下、多个服务窗口、多品种产权交易”。三是要因地制宜。是否设立市场、设立什么样的市场?覆盖多大的范围?要从各地实际出发,不能搞行政瞎指挥。现阶段市场建设应以县级为重点,鼓励区域联建和市县共建。比如,襄阳南漳、枣阳、襄州、保康、老河口分别成立了县级交易平台,襄城、樊城、高新、东津四个区联合成立了市一级产权交易中心。襄阳市以县级为重点、区域联建的做法,既结合了农村产权交易的特点,又保证了市级交易平台不是“空中楼阁”。四是要明确定位。武汉农交所要发挥好“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做好交易软件开发和数据库建设,对市、县交易平台建设进行业务指导,提供技术支持等;市(州)交易平台要汇总、发布、上报本市(州)交易信息,组织产权交易,开展推介活动,指导县级交易平台工作;县级交易平台要负责收集、整理、上报、发布本区域内的交易信息,组织交易、出具鉴证书,及时办理权属变更登记等;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基层平台负责汇总、整理、上报本地产权流转交易信息,也可以开展一定标的额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抓制度建立,完善交易机制。制度建设是规范市场管理的保证。一是要建立农村产权价格评估制度。可以采取协商定价和竞标定价的办法,对于土地经营权、林权等流转交易采取协商定价,对于集体资产、资源产权流转交易采取竞标定价。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专家评估智库,引入评估机构、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联合农业专家、政府职能部门对各类农村资源进行价值评估。武汉、襄阳等地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出台了配套政策,各地可以学习借鉴。省里也计划明年出台农村产权评估办法。二是要完善交易程序管理机制。建立“统一受理、归口管理、一站式服务”制度,从受理交易申请,审核交易资格,发布交易信息,评估资产价值,签订交易合同、产权变更登记,到即时办理交易鉴证,协助开展抵押贷款,打造从前端到后端,从单一交易到委托经营、包装推介、抵押融资的全程服务。三是省经管局要抓紧制定交易规则和交易流程。要联合相关农村产权业务主管部门,建立各类交易品种的交易规则和流程,并上报省政府金融办审批。四是要建立产权交易风险防范机制。主要建立成交鉴证及保证金、风险金等信用保障制度,维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比如大冶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员自愿组成联保小组,互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按照贷款额度的10%缴纳风险保证金,提供质押担保。合作社这种利益结盟的做法值得推广借鉴。);建立和完善农村产权查询或者监管系统,规避“一物多权,一权多抵”风险。五是要建立交易主体审查制度。交易市场要依法对各类市场主体的资格进行审查核实、登记备案。六是要建立产权交易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 抓功能创新,拓展服务内容。农场产权交易市场要适应交易主体、目的和方式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功能,逐步将市场发展成集信息收集、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价格指导、产权评估、抵押融资等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一是要做好信息收集、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价格指导、组织交易、产权变更登记等基本服务。二是要创新开展项目推介、产权经纪、抵押融资等配套服务,引领农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或其他投资者进场交易,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形成交易规模效应。三是要积极引入财会、法律、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四是要积极与金融部门合作,创新农村产权金融品种,在权属清晰的前提下,探索开展农业生产设施、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等抵押融资。五是要有效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社会网格化信息员的作用,利用其植根农村、贴近农户、熟悉农情的优势,逐步建立农村产权经纪人体系,及时收集上报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信息,避免“有场无市”。六是要积极与涉农担保机构合作,有效化解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 (采写记者:李丽、张劲) 赞赏 怎么治疗皮肤白癜风白癜风最好用中药治疗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fz/72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