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市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委和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发展的各项履职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截止目前: ●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总量达户,比去年底增长了7.45%; ●企业类市场主体户,比去年底增长了9.06%; ●企业类市场主体占实有市场主体18.25%,比去年底占比增长了0.27%。 ●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户,同比增长7.7%。 ●全市新核准注册商标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件。 ●新核准注册商标、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97%和37%。 突出“准入便利”,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打出商事制度改革组合拳,进一步推行系列放宽准入的举措。一是纵深推进“多证合一”改革。6月30日起,在去年8月实施“27证合一”的基础上,启动了“36证合一”改革,比全国首批纳入统一整合的涉企证照事项多12项。二是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按照省政府部署,年初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复制推广了项“证照分离”事项。11月10日起,牵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证照分离”工作,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成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截至目前办结“证照分离”事项件,惠及企业家。三是持续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湖北省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在我市上线应用,我市企业类市场主体在网上办理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实现登记注册“无纸化、零见面”属全国首批;将全市20个产业园区纳入营业执照代办范围,受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及登记业务,对代办点工作进行了统一规范;将冠省名的名称预先核准减化为“受理、审核”两步,市名核准由“一人受理、一人审核”变为一人受理审核。截至11月底,共核准名称件,当场核准率达到70%,当天核准率达到98%;放宽企业名称登记准入,截至11月底,我市冠本级行政区划的自主申报名称件,基本不再实行预先核准。四是大幅压减企业设立登记时间。目前工商登记自企业受理之日起三天内办结。预计到年6月我市企业开办时间将压缩至3天,其中工商登记1.5天。 突出“创新探索”,积极推动市场监管改革。 充分发挥市市场监管委员会办公室的作用,积极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新机制,部署开展协同监管,强化信息运用和联合惩戒。一是加快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完善大数据监管平台,调整了“双随机”监管清单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的监管事项,调整事中事后监管职责,编制了《荆门市行政管理部门后置审批事项监管职责目录》。截止11月底,全市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抽查对象户,抽查结果公开户,抽查事项覆盖率为96.46%、结果公开率94%。健全联合抽查机制,市市场监管委办公室(市工商局)跨部门、跨区域组织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抽查和电子产品联合抽查。市环保局、市商务局等19个部门组织开展了21次跨部门抽查,抽查企业户,完成了全年联合抽查计划。二是推动信用信息归集和运用。运用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归集涉企信用信息万条,比年初增加50万条。强化信用约束,户企业在银行贷款、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受到限制,21户企业被取消“守合同重信用”等评选资格,协助人民法院冻结股权起,对各级法院公布的名失信被执行人实施任职限制。指导开展信用修复工作,户市场主被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三是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监管。开展扫黑除恶、红盾质量维权、网络市场专项整治、打传联合整治等行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以及农资和成品油商品质量监管,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件,案值4.14亿元。 突出“服务引导”,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市工商局注重以服务引导的方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增质提效,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市场主体培育报告审议为满意,市领导高度评价了我局培育和服务市场主体的做法及成效。一是优化服务环境。出台了《市工商局关于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又好又快地服务全市经济建设的意见》,通过制定加快住所和名称登记改革,加快登记注册便利化等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了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二是加强品牌培育。积极参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指导全市各地农业“三品”商标注册率达到%,全市驰名商标达到1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11件,前三季度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兑现驰标和地标奖励万元;产业集群(聚集区)的企业商标注册率达到90%以上,为百盟慧谷众创产业园颁授了“服务业品牌示范园区”称号,带动我市服务业品牌的高质量发展。开展订单打假保护行动,争取省工商局支持,将国宝桥米列为今年全省系统首个商标侵权打假目标,在全省开展了精准打假和商标维权专项行动。多次前往国家工商总局以及外省市,就某企业侵犯湖北新洋丰公司的商标权并冒用其商标注册企业名称的行为进行汇报和调查,最终制止了侵权行为。 突出“高效维权”,持续优化放心消费环境。 积极贯彻落实《湖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组织召开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大会,举办了“3.15优惠大联展”和年度首轮消费体察活动。拓展放心消费创建行动,漳河新区“爱飞客小镇”被列入了省级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今年启动了第三批全市放心消费创建示范点申报工作,三年来共创建放心消费创建示范点个。加强维权体系建设,报经市政府同意建立了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联合9个单位出台了《荆门市关于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的意见》,为部门联合推动消费者诉求解决奠定了制度基础。目前全市实现了线上线下受理诉求全覆盖,共受理消费者诉求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4万元。市消委为热点问题频繁发声,发动社会力量对7家公用企业启动了满意度调查,联手媒体对星级酒店卫生状况开展了暗访突查,针对电信运营商“流量”不规范行为发出公开劝谕,针对荆门日报曝光的供气企业服务质量低劣问题和消费者反映的公共交通集团收费不透明问题启动了调查,逐家约谈涉事企业负责人,督促制定整改措施,监督整改意见全部得到落实。 突出“精细整改”,开展农贸市场常态管理。 以农贸市场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制发《荆门市城区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启动了农贸市场专项整治三年攻坚行动。今年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创城时间紧、任务重,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组织召开推进会开展协调和督办,市工商局作为农贸市场管理的牵头单位,义不容辞积极履责,针对中心城区18家农贸市场环境卫生脏乱差、划行规市不规范、安全隐患多、价格公示不明等5大类项问题逐个梳理,逐个明确线路图和时间表,全部整改到位。工商干部全员上阵、不分日夜,和市场方一道开展宣传和文明劝导活动、打扫卫生,城区18个农贸市场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市工商局还专程赴外地考察学习了农贸市场建设和长效管理经验,向市政府提交了专题调研报告,就我市现有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和新建惠民农贸超市提出可行性分析和建议,目前方案正在进一步细化中。 来源/市工商局 主编/张云峰编辑/熊玺 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比较好贵州百灵康妇灵胶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