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吃货来说,多数都是无肉不欢。猪肉又是我们最为常见几乎每天都是吃的食物。五花肉是猪的腹部,因此有肥有瘦,肥肉遇热融化,而瘦肉则鲜嫩多汁。说起五花肉可以做出的美食,相信每人都能张口就来,而且非常喜爱。例如东坡肉,回锅肉等等。猪肉是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肉类,几乎餐桌上都会出现猪肉。猪肉的营养价值非常高,适合经常食用,不仅可以补充多种营养物质,还能够有效提高免疫能力。猪肉中的蛋白质较为优质,属于完全蛋白质,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而且氨基酸的基本构成接近人体所需,进食之后可以被人体快速吸收利用,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消耗大量的蛋白质以及营养成分,摄入猪肉能够满足日常营养所需。

一、东坡肉;关于东坡肉的名字,大家日常都能听到的红烧肉,据说就是东坡肉的别名。另外,滚肉、东坡焖肉也是东坡肉的其他叫法。东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而且各地的做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先煮后烧,有的先煮后蒸,还有的直接焖煮收汁。但是,正宗的东坡肉,在主料和造型上大同小异,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

做法;1.准备好猪五花肉克、黄酒克、生抽50克、老抽20克、冰糖30克、小葱1大把、姜1大块,之后将五花肉放入沸水里面焯一会后捞出冲洗干净

2.晾晾之后就可以切成大块,然后皮朝下的放入砂锅里面,注意砂锅底下要提前放入葱姜,再放入冰糖,倒入黄酒

3.再倒入生抽和老抽,倒入开水,淹没一大半的五花肉,大火烧开后打开锅盖烧十分钟左右去除腥味,再转成小火,改成锅盖

4.焖煮三小时,注意焖煮的时候要将盖子盖严实,这样才可以避免水分挥发,出锅之后绝对十分熟软。

二、梅菜扣肉;梅菜扣肉是广东省的一道著名传统菜肴,香气可口,肥而不腻,肉质酥烂。梅菜扣肉历史悠久具体起源时间已无可考证,客家人将五花肉加上配料进行制作,再将肉垫在梅菜干上蒸煮,制作了一道色泽油润、香气浓郁的美味佳肴。时过境迁,这种菜肴逐渐名扬四海,就是我们时常品尝到的“梅菜扣肉”。

材料;五花肉约克,梅菜约75克,盐油适量,老抽适量,葱姜适量,八角,桂皮等香料,冰糖,料酒适量

步骤1.梅菜要提前一夜进行浸泡,把泥沙冲洗干净。选取新鲜的五花肉,清洗干净后切成三大块或四大块,放入一个砂锅里。

2.切好葱花,姜碎,和八角,桂皮一起放入砂锅中,倒入一点料酒。用大火烧开之后转为小火,炖约20分钟后把肉捞出来,往上面均匀地洒上老抽,使老抽没过肉块。

3.往锅里放油热锅,把油散开形成薄薄一层,五花肉的肉皮部分贴着锅底,开小火慢慢煎,直至肉皮变成金黄色,翻动一下让肉块四周均匀上色。

4.把煎出的肥油去掉,肉汁可以保留着,然后将梅菜也放入锅里。往锅里放入适量的盐,酱油和生抽,刚刚煮出的肉汁也可以一并倒入。再放入适量冰糖调一下味,把锅盖盖上焖煮约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后把肉块捞出,放凉后将其切成片状放入大碗里,肉皮部分往下放置。

5.把梅菜铺在最上层,将食材放到高压锅中蒸制,蒸出的肥油去掉,接着蒸20分钟左右,然后把肥油也过滤掉。

6.拿一个干净的盘子,把梅菜扣肉的碗扣过来即可。

三、回锅肉;回锅肉是川菜中的家常菜,也是川菜中的名菜。回锅肉的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正宗的回锅肉,要选用叶子又长又宽的蒜苗作配料。回锅肉的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浓香,是下饭菜菜肴之首选。

材料;猪后腿肉,青椒、黄蒜台,油、面酱1、酱油1、料酒1、白糖、豆瓣酱、葱各、味精

步骤1.将鲜肉煮至八成熟,将煮过的肉切片。

2.炒锅入油,先倒下肉片爆炒。见肥肉部分收缩,再放入青椒炒数下,先行盛出。

3.用锅中余油,将甜面酱、辣豆瓣酱炒香,加高汤、糖、味精。

4.再倒回肉片、青椒一起翻炒,最后放入青蒜同炒,出锅即可。

四、猪肉炖粉条;猪肉炖粉条是东北菜的代表之一,富有特色的东北地区风味菜肴,深受南北方人的喜爱。猪肉炖粉条是“东北四大炖”的第一炖。猪肉炖粉条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补血养血,补肾养肝,滋养保健。

材料;五花肉,酸菜,粉条,葱、姜、十三香、酱油、盐、油适。

步骤1将准备好的干粉条泡入温水中,泡软为止。

2.酸菜洗净,切碎。猪肉切厚片备用,葱姜切段。

3.锅中放入清水,放入切好的五花肉,焯透撇去血沫,倒入漏勺备用。

4.锅烧热,少许色拉油,放入白糖,小火慢慢熬成糖色,下五花肉翻炒上色。

5.加入葱姜蒜、大料、香叶、桂皮煸香。放蚝油、盐、味精、南乳汁、料酒、老抽,加入清水少许。

6.大火烧开,盖上锅盖改小火炖20分钟。然后加入粉条炖5分钟。装盘加入香菜即可

注;适量吃肉并没有坏处,可过量了反而会对身体健康带来负担。如果食谱经常以肉食为主”,不仅容易导致蛋白质摄入量超标,还会增加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带来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代谢综合征等风险。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mt/151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