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全省县域经济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将于今年4月6日-7日在荆门召开。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荆门市县域经济暨招商引资的详细内容。荆门市为招商引资,拿出十项49条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在荆门创业落户,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

荆门市县域经济和招商引资情况

近两年来,荆门市积极引导各类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年,荆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实有企业类市场主体总量增长率、公共资源交易量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全国城市综合信用排名全省第一,征地报批量、地方财政总收入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三。东宝区、钟祥市、京山县连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

为加快发展荆门市县域经济,荆门市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构筑发展硬支撑

创新招商理念

重点是实现“五个转变”,即由注重招企业向注重招产业转变,由打造企业集聚区向打造产业集聚区转变,由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向更加注重完善产业配套环境转变,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企业联动招商转变,由单纯招商引资向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转变。

创新招商方式方法

注重招商引资“一盘棋”,在实行以商招商、委托招商、节会招商的同时,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推进产业链招商。建立一个产业、一个产业链行动计划、一张产业链招商地图、一支专业招商队伍、一个承载园区、一只基金的“六个一”产业链招商机制,成立7个产业办、16个产业招商专班、11个产业招商分局和7个产业链驻点招商联络处,实行专班、产业办、招商分局、联络处、园区“五位一体”捆绑招商,突出引进产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及核心配套企业、关联企业。

开展重资产招商。围绕支柱产业,以政府投融资平台为主体,与产业龙头企业合作,争取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建设工业厂房、公共服务平台等重资产,让企业带轻资产“拎包入住”,打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了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提振了企业家投资的信心,为银行分担了投资实体经济的风险,增强了银行将贷款投向实体经济的信心。

依托基金公司联动招商。与长江产业基金、金沙江基金等合作,通过基金公司提供的信息筛选招商引资企业,政府产业基金和基金公司联手跟投。荆门市共梳理策划48个项目与基金公司对接,通过基金公司引进项目12个,总投资.9亿元,投资60亿元的波士顿动力电池等项目先后落户。

创新项目推进工作机制

年,荆门市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个,完成投资.9亿元,同比增长30.2%;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5.9%。

项目评审机制。荆门市市、县两级成立招商引资项目评审委员会,每月定期对招商引资项目的信息进行研判、评审。建立“园区初审、专家咨询、市级预审”三级评审机制,严把招商项目环评关、安评关和产业政策关。近年来,共有16个项目因评审不过关而放弃。

项目快速落地机制。建立规划预红线制度,项目签约后即可拿到规划预红线,边办理手续,边规划设计。实行项目“三级包联”,重大项目由市“四大家”领导包联服务,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项目秘书跟踪服务,一名班子成员担任驻点秘书脱产服务。长丰猎豹投资50亿元、年产15万辆整车项目,从捕捉信息到项目落地仅用了天时间。

项目督办机制。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晾晒,一季一拉练,做到“四看四不看”:看新项目,上季度已看过的项目不看;看园区内的主导产业项目,不是主导产业链上的项目不看;看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不看;看投资1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投资低于1亿元的项目不看。拉练结果在市级主要媒体公开晾晒。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

大力实施“五大行动计划”:

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大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实施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亿元,同比增长25.7%。先后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对21家僵尸企业和困难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行动

聚焦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智能制造、数控机床、大健康等产业,实行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引进整车企业1家、新能源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企业6家、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企业4家,总投资达到亿元,将建成全球技术领先、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基地,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将突破0亿元。引进通用航空企业11家,总投资亿元。与清华大学通用航空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通用航空学院、中航工业等合作,建设通用航空发动机、无人机、超轻型运动类飞机产业化基地,全国第一个通用航空综合体——爱飞客镇初具雏形。引进南京埃斯顿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企业21家,总投资亿元。引进大连数控机床、沈阳数控机床等高端数控机床企业及配套企业12家,总投资亿元。引进奥美医疗等大健康企业51家,总投资亿元。

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成运营双创平台26个;推进“龙泉英才”工程,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31个、数量全省第一,引进创新创业高端人才63人、团队47个;推进产学研合作,建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5个。荆门市有12家企业成为全球细分领域技术领跑者、28家企业成为全国细分行业领域“单打冠军”。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

规划建设荆门化工、荆襄磷化、格林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东宝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等4个循环产业园,构建石化、磷化、建材、农产品加工、废旧资源回收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建立区域性再生资源交易平台,荆门市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荣获年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产业推广奖。

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行动

注重统筹产业布局,荆门市建设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20个工业特色产业集聚区、10个农业特色产业园区,每个县(市、区)建设2-3个产业集聚区,引导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公共检验检测、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等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公寓、蓝领公寓、白领公寓套。注重产城融合,推动园区与所在乡镇、办事处、社区一体化发展,实现工业园区向产业集聚区转变、产业园区向城市功能区转变、农民工向市民转变。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年,荆门市农业现代化率达到76.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3.6:1,均居全省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业机械化率77%,均居全省第2位。

“四个全国典型”探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以土地按户连片耕种为切入点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目前,荆门市土地按户连片耕种面积.2万亩,总体连片率达到68%。该探索连续两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

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全国试点。建立了承包土地、集体资产、集体成员、集体股权“四本台账”,赋予股权占有、收益分配、有偿退出、股权继承“四项权利”,探索出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集体资源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集体股份量化“四种模式”。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钟祥市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目前,已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抵押贷款6亿元。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农业水价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着力推行自建自管自用型、自建自管共用型、共建共管共用型和公建公管共用型“四型”改革模式,力促分级管理、分类水价。

“三项创新”力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方式。着力建设三条新型城镇化带、三产融合示范带和8个特色小镇,钟祥市彭墩村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家示范点”。

创新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机制。先后建成国家级示范社30家,省级示范社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3家,引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2.2万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

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机制。建立并完善了村企一体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土地股份合作、区域化合作、资金整合等五项机制,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家,流转农村土地面积.2万亩。

“四大重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创建,重点推广“稻鱼共生”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目前示范带推广面积已突破万亩。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生态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三品一标”生产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达到35%。建立区域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的质量检测体系,部、省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全面实施农村污水处理等“八大行动计划”,全域推广生态化、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客店模式”,已建成设施处。建成全国第一个土壤修复产业园,率先开展4万亩土壤修复试点。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91.7%。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探索推广“彭墩模式”“幸福马岭”“明灯路径”等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建成省级绿色示范乡村70个、省级宜居村庄66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11个。

“四大建设”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性战略性调整

建设三条高效农业示范带。大力发展“一高三新”农业,规划建设三条高效生态农业走廊,“一高三新”推广面积突破万亩。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42个,推动科技、品牌和资金在联合体的链接上发挥核心粘合作用,实现利益联结、优势互补、产业一体、合作共赢。

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已建成“两区八园”,即屈家岭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彭墩长寿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京山禽蛋食品加工产业园和食用菌加工产业园、沙洋水产品加工产业园和双低油菜加工产业园、钟祥休闲食品加工产业园、柴湖花卉产业园、东宝绿色建材产业园和畜产品加工产业园,较好地解决了产业聚集度不高、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

建设现代种业中心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心。规划建设了现代种业产业园、院士村和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成果转化中心,种业研发中心达到12个,凯瑞百谷马铃薯试管薯生产、盛昌国家级野生乌龟原种场等基地建成营运,全国最大的蝴蝶兰组培种苗中心和生产基地正加快建设。

  

除此以外,荆门市为促进招商引资推动创新发展,推出一大波政策“红包”,共十项49条。赶紧一睹为快。

促进招商引资的政策有7条

主要是针对企业投资建设成本高而不愿投、不敢投的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固定资产投资补助、重资产建设支持、外商投资奖励、税收贡献奖励、物流成本补贴、优化项目中介服务等关键要素上给予企业最大支持,降低投资成本。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有4条

主要是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研发、品牌创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明确创新方向,激发创新活力。

促进企业降低成本的政策有4条

主要是在免除涉企1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下调企业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优惠企业用水报装费、岗前就业技能培训给予补贴等方面进一步挖掘政策空间,降低企业成本。

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有4条

主要是针对目前企业融资渠道不多、直接融资占比不高的问题,聚焦实体经济发展,通过实施产业基金跟投、企业上市奖补、兼并重组支持、投资风险资助等措施,推动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对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有6条

主要是在给予创新创业项目启动资金支持、税费减免、院士补贴、奖励引进硕博人才、生活补助、奖励引荐机构和个人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营造高层次人才聚集的环境。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有4条

主要是围绕荆门市主导产业发展,增设急需紧缺人才对口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打造人才培养平台等措施,培育一大批实用型技能人才,不断提升技能人才有效供给能力,为招商引资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有6条

主要是针对荆门市总部经济发展不够的实际,通过给予企业经营贡献奖励、评级奖励、升级为综合型总部奖励、办公用房补贴、缴纳“两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企业高管生活补贴等措施,引进和培育一批总部型企业。

促进新经济发展的政策有5条

主要是破除政策障碍,放宽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集聚新经济人才,给予新经济企业研发补助,解决新经济市场主体的“准入难、人才难、资金难”问题,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有5条

主要是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创新、项目投资、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配套协作等环节给予政策支持,吸引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企业和跨界资本入驻,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有4条

主要是围绕提升通航产业竞争力,在给予通航企业取证奖励、关键技术研发补助、公共检测平台补助、机场使用费补贴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加快打造通用航空新城,建成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来源省政府新闻办编辑李茜)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大概多少钱啊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mt/81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