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在外奔波,岁末,记忆中,舌尖上的味道牵引着我们踏上“寻味之旅”。从前慢,年味浓,浓的是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浓的是全家老少置办年货,浓的是贴春联、祭先人、团圆饭、拜年走亲戚等繁琐的过年程序。而今过年,有人却摇摇头说“找不到原来的年味了”。视频团圆、手机发红包、外卖年夜饭……科技的发展似乎让人们再难找到“繁琐的浪漫”,真是这样吗? 打开快手,故乡灯火依旧温暖辉煌,就好的那口“家乡味儿”隔着屏幕都能闻到,“繁琐的浪漫”点下屏幕似乎就“身临其境”……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也不管是归途的旅人,还是漂泊的游子,都能在快手找到记忆里的那份独特“年味”。 辞旧迎新开门纳福 “新年到,放鞭炮,噼噼啪啪真热闹……”新年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意义,是专属的独特“年味”。在新年里,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团体为单位的,所有人都在以相似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方式来表达新年到来的喜悦。 贴春联是春节必备仪式。撤掉旧春联,贴上新春联,中间贴上大“福”字,寓意辞旧迎新,开门纳福。大笔一挥,苍劲有力的笔墨落在大红纸上,别看这位拿着毛笔的“大家”(快手昵称:孝德书画院直播;快手ID:dxd)年纪不大,却写得一手好字,一会儿的工夫,一副春联“新鲜出炉”。 新年舞龙舞狮(快手昵称:潮汕幸会;快手ID:UFO)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节庆、贺喜、祝福、驱邪、祭神、庙会等活动都有舞龙舞狮的习俗。而在新年里,人们用这种“龙腾狮跃”的方式表达喜悦的心情和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东北的“年味”似乎来得更直接些,计算着日子提前抓一头“年猪”(快手ID:zhufakui),“猪下水”提前收拾干净,猪肉一部分加工成香肠,还有些炒菜备用,大骨头留着三十那天炖一大锅酸菜,猪蹄儿一定要在年夜饭时每个人吃上一块,寓意“抓抓福气”。一头猪“撑”起了东北人年夜饭桌的“半边天”。 “乡味”看得见也吃得到 小时候总盼着过年,因为会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吃。长大之后,过年的意义似乎不只停留在“年味”,尤其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回家过年成了一年到头的盼头。顺着与老家连接着的“亲情线”,踏上归程,为的不仅是回家看爹妈,还有一直魂牵梦绕、不远万里想尝上一口的“家乡味”。如果过年无法回家,那快手一定能让你寻到家的感觉。 当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涂上蜂蜜炸至脆皮,碗底均匀抹上甜面酱,肉片下碗加料,大火蒸熟后,倒扣在盘子里的一瞬间,没人会抗拒这碗颜色酱红油亮、食之软烂醇香的碗蒸条子肉,这是陕西人年夜饭里最过瘾的一碗肉,出自快手用户老乔(快手ID:qf)之手。 老乔是地道的陕西人,爱做陕西饭,偶然机会儿子小乔把老乔做饭的视频发到了快手上,没想到老乔凭借好手艺火了。“咱陕西美食美得很”。 不只碗蒸条子肉,油泼面、羊肉泡馍、肉夹馍……提起陕西你能想到的美食,没有老乔不会做的。屏幕这头,老乔为了传承上千年的陕西饮食文化使尽浑身解数,屏幕那头,老铁们看得“口水直流。“老乔你可别光搀我们啊,卖点给我们尝尝。” 这不,老乔的快手小店开张了,陕西人过年的特色吃食这里就有。 一大锅刚蒸好的粘豆包还冒着热气,东北人冬天和过年的记忆里,总少不了那口“粘的”。Q弹软糯的外皮,一口咬下去,舌尖触碰到豆沙馅,温暖香甜的口感瞬间蔓延。北方冬天冷,以前粘豆包绝对是长时间户外工作者的最佳伴侣。如今,过年吃多了大鱼大肉,一个粘豆包蘸点白糖绝对解腻。 在快手,有一家20年的手工制作粘豆包的老店,名为“海伦特色周氏粘豆包店”(快手ID:liupeipei)。“家乡的美食,家乡的特色”,满屏的黄米粘豆包配上正宗的东北口音,有老铁评论:“今年不能回家,赶紧趁快递没停多买点备着过年吃。”东北外出工作的人越来越多,“票难买”阻断了不少人的回家路,但快手却让家近在咫尺。 在多公里开外的湖南,快手用户“大山里的生活日记(湖南)”(快手ID:kkk)已将腊味切好,准备下锅和葱姜辣椒一起大火爆炒,弥漫着湘西味道。任何的家禽野畜及水产都可腌制,用烟熏至咸香后,可储存很长时间,这是每个湖南人家都会准备的年货。 同是南方,与川渝湘截然不同的是,广东美食偏清淡。几根猪骨、几把草药、一把五谷,经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后,一碗营养美味的广东靓汤就能端上桌了。快手用户“wo是玲子”(快手ID:ANKEE)是一位广西远嫁广东的妈妈,每天坚持在快手分享日常给孩子做饭的视频。“做菜非专业,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妈妈总会变着法的给孩子做各类营养餐,“玲子”家的饭桌上总是摆满或广西味或广东味的菜肴。每个妈妈都不是专业的厨师,但她们做的饭菜却是孩子心中的独一无二的妈妈味道。 春节临近,熟悉的味道又涌上心间。但不是只有回家才能吃到家乡菜,今年不少人选择在快手购置年货。“性价比高,买得放心,关键‘就是这个味儿’”,在大部分老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