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揭秘:大清朝荆州满蒙八旗军的兴衰荣辱

历经千年沧桑巨变,大清朝时期,荆州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依旧举足轻重。清朝庭在建立全国统治的过程中,曾分封明降将尚可喜、孔有德、孔仲明及吴三桂等为藩王,各藩王分守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独掌当地军政、经济大权,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年(康熙十二年)起,诸藩先后反清。康熙十八年(公元年),平西王吴三桂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其起兵反叛。吴三桂率军从云南出发,挥师北上,湖南很快被攻陷,反叛兵攻下了岳阳。这直接威胁到了长江北岸的重阵——荆州,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就这在危机时刻,康熙皇帝命令都统巴部尔统领率三千满洲骑兵赶到荆州阵守。从此,吴三桂不能再过长江一步,直至三年后在昆明被消灭。但作为军事重镇,三千满洲骑兵开始了长达多年的荆州驻扎。

驻扎在荆州的八旗兵

八旗官兵驻荆州

清朝入关,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八旗兵,所以清廷视“八旗为本朝根本,国家莫有要于此者”,非常重视八旗兵的建设。但是八旗兵数量有限,只能采取集中屯驻的策略,一半驻扎北京城,另外一半的兵力,相对集中驻在全国各地重要城市和险要地带。

清朝政府自年至年,历经8年征战,于年(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后,于福州、广州、荆州各设八旗驻防。因为荆州重要的战略地位,年(康熙二十二年),清王朝决定在荆州设置将军府,派遣满八旗、蒙八旗军进驻湖北荆州城,并允许官兵携带家眷。

当时的八旗分为两种:一种是军队八旗,也就是保卫北京城的八旗;另一种是驻防八旗,也就是分驻各地的八旗。荆州的八旗属于驻防八旗。在荆州设置的驻防将军府,是全国十三个将军府之一,而且是关内最大的将军府。

 三番之乱平定之后满蒙八旗在荆州一住就是两百多年。从最开始的近四千人,发展到两万多人。驻防之初,一次迁至荆州城的满、蒙官兵即达人,和家属在内为余口。尔后,逐年有所增加。到咸丰年间,满、蒙官兵为名。截止年(光绪八年),有籍可查的八旗军户,人(其中满族占3/4),计户。这种以驻防迁居湖北荆州的方式一直延续到清末。

八旗军进入荆州城后,为了安置南来的八旗军,荆州被一份为二,在城内修建起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城墙”,名曰“界城”,将荆州城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汉人在西城居住,满蒙人在东城居住。界城南端自南纪门东侧起,北端至远安门西侧终;界城留城门两座,以通东西往来,分别称作南新门和北新门。

在东城驻防基地,八旗又按照各自的旗为自己的营地重新布局,各旗甲兵及家眷分片居住,并分设协署作为其统领机构,比如正黄旗大街、镶黄旗大街、正白旗大街,还成立了各种的行政机关。驻防城不仅是一个大军营,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八旗行政区域。

荆州满营全图

荆州八旗驻军战绩彪炳

荆州西有巴蜀之险,北有桐柏之固,南控湘黔,东制吴越,据江汉咽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荆州驻防八旗在整个清朝八旗驻防体系中属于镇压内地抗清势力的直省驻防性质,其最初的设置还不是固定的。顺治十二年()八月,它开始设置,其目的在于镇压湖广地区颇为活跃的反清武装。顺治十六年(),江宁告急,荆州旗兵在明安达理的率领下驰援,荆州的军事威慑力量遂显空虚。此后,清廷一直忽视荆州的战略地位。然而,持续时间长达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终于使清廷认识到荆州战略位置的极端重要性。当时,清军与叛军以荆州为界,划江对峙。待“三藩”平定,清廷吸取了教训,认为“荆州势处上游,滇黔巴蜀往来所必经”,故“始定驻防之制”。

荆州驻防旗兵以后,基本上实现了清廷的初衷。它对于维护与巩固清王朝在荆沙地区、武汉及邻省的统治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例如,康熙二十七年(),它参与平定了武昌裁兵之变。康熙三十九年(),派兵清剿了四川打箭炉蛮民的骚乱。乾嘉时期,与绿营、团练共同镇压了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大起义。

年,太平天国曾天养所部西征军连克安陆、荆门、宜昌等地,形势危急。荆州驻防将军官文(~)“遣军复之,连复宜昌、石首、华容,于是荆州稍安”。后因“武昌被围急”,官文又“遣将沿汉(水)下援”武昌。荆州驻防佐领锡龄阿亦曾“率兵从战沔阳、监利、潜江、应城、汉阳、宜昌”,与太平军激战,最终维护了清廷在荆州府以及周边府县的统治。他也因此“积功累擢福州副都统”。

荆州八旗水师

  康熙二十八年(年),清政府分别在武昌、荆州、常德、岳州4处建立八旗水师营,统归荆州八旗将军指挥。荆州八旗水师营共有官兵余人,装备战船34艘,包括“顺”字号沙船10艘、“广”字号战船6艘、“大”字号巡江船4艘、“丰”字号战船14艘。主要担负长江中游和洞庭湖的巡逻。

八旗驻军的经济来源

满族的八旗制度,原具有军事、行政、生产三种职能。在这种制度下八旗族人出则为兵,入则为农。入关后,为使离开故土的八旗族人无后顾之忧,清朝廷实行了计丁授田政策。出贵族占有的皇庄、王庄外,八旗的满洲、蒙古、汉军每名壮丁分得5饷地。清朝对八旗官兵还另发放俸饷,所以八旗军基本就是靠朝廷军费和地方财政养着的。

荆州驻防军队在驻防荆州之后,除年俸饷银按时得以发放外,还另有经济来源,即清朝庭对驻防的满族官兵的福利赏赐、子女教育以及其他特别开支。

据记载,驻防之初,定额准每一官兵栓马3匹,实栓匹,存价匹,折银生息收入,年共两,再发商生息两。马场场地分布荆州所属各县。到了年(咸丰十一年),经荆州将军奏准“因节次减栓战马,所余千匹,勿庸赴场放牧,所有场地招发开垦”。到光绪年间,此项岁租收入还在串以上。

荆州三卫(左、右、荆前)屯田分布荆州各县,计亩,三卫裁撤后,此项租银约以上,称为卫田平馀。光绪年间,此款项拨归荆州衙门作为教育经费。

荆州天鹅洲田亩租稞收入,荆江南岸新淤洲土地租稞,加上“以时孽息”,收入约余串,称之为“平余宾兴”款,拨归荆州驻防衙门作教育的各项经费。

有时遇到特别的事,还能有特别拨款:雍正初年,一次籍没荆州将军阿鲁家产折银两,全数赏给驻防兵丁;各佐领于每年年终时,还可保荐穷苦小甲各2-3名,每名赏银3两。

荆州八旗兵家眷

八旗驻军的民族教育

清朝统一全国后,注重教育,荆州驻防余年,营地旗学林立,民族教育在本地来说还是非常发达的。

驻防之初,满族(含蒙八旗的蒙古族)多按牛录佐领设学,教师学生费用,由各个牛录兵丁公助,名为“牛录官学”,实为半私塾性质的教育旗人子弟之所。而后,由于旗人官兵人口增加,到了乾隆年间,牛录官学已经发展到了56所。

年(乾隆二十四年),诏准在本旗内考取总教习十名,管理官学;年(乾隆四十五年)右翼协领长泰(蒙古族)呈准设立高于牛录官学的满汉官义学,每旗一所,每所学生由牛录官学挑入,学生二三十名不等;同治年间为了培养精于满、蒙古文兼习汉文的翻译人才,又设立了八旗翻译总学一所。截止年(光绪二十九年),共有牛录官学,满汉官义学65所,学生达余名。此外,富有之家特聘名师在家教授子弟功课,故有“户习诗书”之说。

荆州驻防设立有近代课程内容的旗学,是始于年(光绪三十年),是年,荆州驻防即将56所牛录官学归并为10所蒙养学堂,将10所义学并为4所小学堂,将“辅文书院”改为中学堂,并附设高小学堂一所。

光绪年间,清朝庭为了加强其统治,大量派员出国学习近代军事和技术,荆州驻防旗人被遗留学德国和日本的前后达数十人。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朝练兵处指定在荆州、福州、察哈尔三驻防地各设立陆军小学堂一所,学制三年,除了学习中学课程外,增设兵学、操练、器械等军事课程,期满毕业后,即升入省城陆军中学堂。其后,荆州满人多有升入陆军中学堂者。

亥革命后,原在荆州所设的义学全部停办。除少数富户子弟能继续读书、升造外,大多数贫困的满族民众遂成为文盲或半文盲。

八旗兵对子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

八旗驻军的文化贡献

湖北满族的文化十分丰富多彩,口头文学纷呈。荆州满族创作了不少民间故事、儿歌和谚语。民间故事《汗王出世》、《汗王举义反明》流传甚广。这些儿歌和谚语是荆州满族历史生活某一侧面的写照,有的至今吟咏不衰。

创于旗营,传于旗营的儿歌多充满童趣,给沉闷而困乏的军营生活带来些许生机。如:儿歌《小辫辫》即将大人与儿童逗乐的情景展露的淋漓尽致—“小辫辫,泥鳅鳅,泥巴儿,栽斛儿,一栽栽到庙后头,掐扁豆,滚(煮)牛肉,------”“弓要拉满,话不能说满”,“拉弓要用力,读书要用心”,“鹰的翅膀要硬,人的志气要高”等等。

驻防至清末,荆沙的满族,习文咏诗一向成为风气,佳作辈出。荆州驻防八旗右翼副都统魁玉(后升任成都将军),童子时就能“即时赋诗”,在任职荆州和晚年归老回荆州期间,对荆州城古迹多有吟咏,著有《翠筠馆诗集》等。其诗多借景言志,即景抒情,对仗工整,自然清新。

镶红旗满族后裔元庆,由禀生选补笔贴式,曾官广西麦岭同知,字幼好学,精满汉文字,工诗,对荆州城内外古迹,风景颇多吟唱,遗有《守璞堂诗抄》等。其诗飘逸,洒脱,极副浪漫主义情调。“海子湖”是其代表作:“晨光逗微曦,湖水平如席,空蒙雾未收,孤舟荡寒碧。”将清晨湖面荡舟的情景勾画得惟妙惟肖。

湖北满族喜爱体育,荆州八旗满族无论大人小孩都练弓箭,摔跤,武术,其特有的武术器械“双头鞭”至今还有人会舞;在满族青少年中还流行一种“抢珠”的体育项目。

驻防至清末,荆沙的满族,习文咏诗一向成为风气,时有文人雅聚。

八旗驻军的彻底覆灭

年爆发的武昌首义,将荆州驻防八旗的历史命运推向了风口浪尖的严峻关头。荆州是湖北唯一的八旗驻防地,利害攸关,清廷十分重视。辛亥革命前荆州旗兵约有多人,武器装备十分精良。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原本打算驰援武汉的荆州驻防八旗因为形势的骤变而作罢。首先,清廷发布命令:“荆州将军寿耆,留京当差,以湖北左翼副都统连魁升补。”(《荆州驻防八旗志.学校》卷7)临阵换将,兵家所忌。连魁怯弱,坐失战机;其次,由荫昌和萨镇冰率领的进攻武汉的清军,惧战不进。因此,荆州旗军不敢贸然独行。

12月初,武昌起义军由王正雅率湘军余人抵达沙市,民军声威更壮。相反,连魁却犹疑不决,“和则恐干朝廷失地之诛,守则又畏城亡杀戮之惨”。其部下也各执己见,人心惶惶。3日,民军捕获连魁向冯国璋求援的密使3人,知其仍欲负隅顽抗,乃于6日向荆州城发起猛攻。这时,民军又得安襄郧荆招讨使季雨霖之助,乃于9日向荆州城发起总攻。宜昌民军攻西南门,湘军攻东北门,激战10多小时,“满兵哭声展天,竞有投环自溺者”主战派恒龄见大势已去,又为部属抱怨,遂持枪自杀。参谋长德霈、将领恩霈等也自尽身亡。

主战派既亡,连魁失去防守依靠,旗兵要求出降的呼声日高。连魁和右副都统松鹤见大势已去,乃再请比利时传教士马修德(中文名)与民军重开和议。12月13日,民军代表李桂林等4人和旗兵代表长龄等4人,外加日本领事、英国税务司及有关人员28人,在南门外红十字会商订和议条款六条,“释械息战”旗兵交出武器,民军保障旗人生命财产安全。

17日,民军进城。连魁、松鹤持印信恭立道左。此后两人南司令部发给护照,让他们安全北归。次日,唐牺支自宜昌到荆州,设荆宜司令部于道署,并奉黎元洪之命驻荆州办理善后。王正雅部驻满城,设本部于将军署,解散旗营残部。至此,存在了年(一)的荆州驻防八旗终于淹没在辛亥革命的洪流中,标志着清朝八旗军队在湖北的覆灭。

武昌起义的革命军人

辛亥革命以后,荆州满族人民经济来源完全断绝,不得不自立谋生。因身无专技,荆州满人生活极为贫困,其迫情态可以概见。不少人专靠变卖衣物、房产为生,然而,坐吃山空,身无长物。于是,男子多当人力车夫,女子傍街设小肆售卖零食,或到沙市、荆州富户人家当佣人为生。

年(民国二年)荆(州八)旗善后局在荆沙开办平民工厂,安置旗民习艺,但是大批旗人被资遣下乡务农,后因不适应农业生产,一两年后又有少数人返回荆州,也有部分人到省内各个大小市镇谋生。同时,荆州城的满族一部分还被政府遣散至黄陂、荆门、鄂东北、鄂东南的山区农村,一部分流散至北京或迁回东北原籍。

辛亥革命以后,-荆州满族人民经济来源完全断绝,不得不自立谋生。

余波

给我点写作研究的动力吧!哈哈~~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zx/119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