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1年湖北省气象局和荆门市人民政府分别在武汉和荆门召开了两次联席会议,联合下发了会议纪要加以督办落实 湖北省气象局与荆门市人民政府自2009年签订《共同推进荆门气象事业发展合作协议》,至今已有三个年头经过近三年的合作共推,覆盖全市各乡镇的气象监测网已经建成;气象预报服务信息能通过多种手段传播到千家万户;通过发展新型气象科技,荆门天气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并已排在全省前列省气象局与荆门市政府之间合作共推、创新发展的牢固纽带,正在将气象科技转化为服务公众的丰硕成果 填补了一个空白:水乡沙洋将兴建一个观云测雨的国家气象站 《合作协议》将提高荆门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加以推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如何体现?主要是三荆门市国土资源网个方面:天气预报结论准确、传播及时、覆盖面广湖北省气象局和荆门市人民政府以将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到家家户户为目标,共同推进荆门公共气象服务发展 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沙洋县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副产品丰富,水产品产量更是位居全省前列众所周知,天气状况是决定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自从1998年撤区立县到2010年,沙洋仍然没有自己的国家气象观测站 建设了一个网络:乡镇和大中型水库矗立起82个自动气象站 《合作协议》是务实的,提出了建立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的制度,湖北省气象局局长和荆门市人民政府市长出席,主要任务是协商讨论相关合作事项,推进合作深化,促进合作协议的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了以《合作协议》为蓝图的合湖北荆门市人民政府作共推协商平台在此平台上,双方从事关民生、事关防灾减灾的角度出发,每年对提高荆门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具体办法进行商讨,最终确定合作共推内容以求效益达到最大化 有联席会议制度作保障,落实《合作协议》的措施变得饱满起来,而且切实可行双方根据会议纪要内容形成了对接机制,在规划、政策、项目等方面实现了对接,走出了集约化发展的路子 ——湖北省气象局与荆门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荆门气象事业发展纪实 湖北省气象局与荆门市人民政府抓住了这个合作切入点,将成立和建设沙洋国家气象观测站分阶段写入2010年和2011年联席会议纪要当中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2011年初,中国气象局下文批复成立沙洋县气象局,同时成立沙洋国家气象观测站,承担国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家基本气象站所有观测业务即将兴建的沙洋国家气象观测站填补了沙洋的一个空白,更为造福沙洋百姓铺设了一条新路 将准确的天气预报等气象服务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是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体现,并且始终是气象工作的核心,更是政府保障民生的措施之一 联接了一个机制:省气象局与荆门市政府就荆门气象事业发展决策共推 在近几年的防汛抗旱关键时期,特别是2011年遭遇冬春夏三季连旱、旱涝急转、汉江严重秋汛的形势下,自动气象站及时将温度、降水等气象资料上传到气象监测网上,对荆门气象台预报员作出准确的后期天气预报提供了十分及时和宝贵的基础资料 2009年8月13日,对于荆门气象事业发展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对于渴望得到更准更快更全面气象服务信息的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荆门人民来说,更是一个可喜的日子《湖北省气象局 荆门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荆门气象事业发展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就在当日签订,双方将在提升荆门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等方面开展合作共推至此,荆门气象创新发展的步伐开始加快 能够随时随地查询到全市各乡镇的温度、降水量以及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一直是荆门气象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现在,全市各乡镇都安装了自动气象站,并且湖北省气象局和荆门市人民政府将建设范围扩大到全市一些大中型水库,形成了拥有82个站点的自动气象监测网这不仅实现了荆门气象人的愿望,而且自动气象站采集实时气象资料并且每小时更新一次的方式,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近三年的荆门市人民政府令努力,荆门24小时城镇晴雨天气预测预报准确率提高到90%;钟祥“直通式”乡村气象服务方式深受农民欢迎;京山建设了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基础设施;一个崭新的国家气象观测站将在沙洋拔地而起 一根创新发展的纽带 形成了一个目标: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信息将覆盖荆楚大地 本报通讯员 陈洪 沈蕾 国家气象观测站承担着国家气象观测业务工作,而气象观测工作是天气预报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国家气象观测站意味着当地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将大打折扣,这显然不是全省气象事业整体协调发展和全市农业跨越发展所想要看到的 贵阳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前期症状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zx/1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