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www.bdfyy999.com 文 表外表里(ID:excel-ers),作者 刘谧、周霄(高级研究员),编辑 Reno,数据支持 洞见数据研究院 古言道“春凌荡漾时,鱼肉最肥美”。 聪明的食客懂得顺应自然,在春季破冰时,及时享受肥美鱼肉;聪明的投资者也是这样,能识别出行业的“自然规律”,并在企业高速增长前精准上车。 连锁行业的“自然规律”造就了一波又一波“肥美鱼肉”曾经的全民火锅呷哺呷哺、电器连锁苏宁等,都有过这样的“肥美时期”。 作为曾经的“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曾在-的两年多股价从2.38$猛涨至17.6$,翻番超过7倍。然而好景不长,H2开始,呷哺呷哺单店利润连续三个季度下滑,投资人开始逃离,股价腰斩。 股价的起伏背后,正是分店扩张与单店经营之间的博弈。 呷哺呷哺在H2~H2之间迅速扩张,年净新开店面87家、年99家,截止H2,总店面数达到家,比现在的海底捞还多。而这个阶段也是其单店营业利润的爬升阶段,从H2的17万元,迅速上涨到H2的45万元,年稍有下降,下半年为40万元。 而股价开始跌跌不休的H2,也正是其单店盈利急速下滑的开始。呷哺呷哺持续迅速铺店,但H1单店利润迅速下滑至23.58万元,下滑幅度达到36%;H2虽然有所缓和,但仍处在27.2万元的低点。 无独有偶,苏宁电器的潮起潮落同样如此。 -年间,线下门店数与单店营业利润齐飞,股价猛涨3倍(年由于经济危机下滑,之后基本反弹回高点)。 随后年开始,门店数达到最高点的同时,单店利润却飞速下滑,股价跌跌不休;年稍有单店利润上涨的苗头,股价也迅速反弹。 复盘呷哺呷哺和苏宁电器可以发现,最美好的阶段往往是最初跑通单店模式后,加速铺店扩张的阶段。 过了最“肥美”的这个阶段,由于管理营业效率的种种原因,实际上很难再迎来第二春。九毛九作为连锁餐饮新秀,在年报中透露今明年将会新开家以上的太二门店。 要知道,这家开张5年的网红酸菜鱼馆总门店数也就家,这就相当于在一年的扩张速度接近以往的3年,颇有点加速扩张的意思。 那么此时加速的“太二”,是不是那只正当季节的肥美大鱼,即将迎来高速成长期,是否会让其母公司九毛九重演呷哺呷哺-、或者苏宁-的股价翻番? 01连锁企业就像走钢丝 无论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呷哺呷哺和苏宁,还是看似即将大规模铺店的太二酸菜鱼,这些连锁企业的运营很像是管理者在走钢丝,需要不断调整平衡。 这里我们加入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解释这个问题。 无论生活还是做生意,都是一场场博弈,一次次走钢丝。有些人的平衡杆两头是休闲与事业,许多互联网企业是用户与广告;而太二们的平衡杆的两头是单店盈利和分店扩张,投资者在决策前更看中的也是单店经营效率和扩店速度。 这两个因素的变动会共同影响公司整体利润、影响股价。我们大致罗列了这两个因子在不同变化下的九种排列组合,以及每种组合下的股价影响。 作为连锁企业投资者,往往捕鱼最肥美的季节在于:①或④。至于其他组合,往往要么赔率不够,要么也是蹉跎岁月罢了。 当然,①和④这样的情况在实际经营中也不可能完美呈现。 首先,①的情况在实际经营中出现几率很低。因为在连锁大肆扩张之初,单店经营效率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向上提升空间有限。(当然,不排除有可能在扩张中出现规模效应,最终呈现单店经营效率提高的情况。) 而对于第④种情况,在实际经营中,当店铺扩张加速时,由于新开店铺的经营效率处于爬坡阶段,还未达到最优状态,因此实际上会呈现一定程度上单店经营指标微小下滑的情况。 因此,从企业成长来说,最美好阶段,就是前期单店营业利润和门店规模齐飞阶段。而当后来不再扩张开店,公司的投资意义就不大了,甚至到后期,需要时间去消化估值。 回归到九毛九的核心餐厅-太二酸菜鱼,其扩张店铺肉眼可见地从H2开始加速,似乎想要开启图表中④的高速成长。 但太二有没有达成此时扩张的前提条件,我们按照上述思路,逐一进行分析。 02单店经营效率如何,模式走得通吗? 九毛九的招股书及年报中,由于没有详细披露属于太二酸菜鱼的盈利细分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其收入端和成本端的对比,来对其单店模型进行一个粗略的分析。 收入端:要想赚得多,就得让客人“呆不住”为了摸清楚太二酸菜鱼门店究竟经营情况如何,表外表里特意来到一家门店进行实际调研。 还没跨进太二的店面,一股浓浓的网红风就铺面而来。不论是漫画风设计,还是“四人以上不接待、无口味选择”等看似奇葩的要求,似乎都是当下网红店的“新奇营销标配”,甚至知乎都有着“第一次吃太二酸菜鱼需要注意点什么”这样“奇怪”的问题。 事实上,这样“网红”、“年轻化”的定位,的确为太二吸引了一大波爱尝鲜的年轻食客,也直接影响了其门店的客座数。 而“四人以上不接待”,意味着不能大规模聚餐,顾客不会边吃边聊太久,这就提高了太二的翻台率。除了不接受四人以上聚餐,表外表里在体验中发现,太二还采用自助手机点单,减轻了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菜品SKU相对单一,甚至无口味选择,这加快了顾客决策时间,也简化了制作流程。多重因素作用下,太二酸菜鱼在翻台率方面,效果明显: 根据年财报披露,太二酸菜鱼的翻台率达到4.8,相当于一张桌子每天会接待将近5桌客人。与之相比,“行业标杆”海底捞为4.8桌,呷哺呷哺2.6桌。 根据表外表里实地调(pin)研(chang),太二酸菜鱼全店客座数大约在左右,上菜时间基本不超过15分钟,就餐时间也在45分钟以内。 这意味着理想情况下,在高峰时段基本一个小时,全店超过位客人就可以重新洗牌一次。 不过,对于店面收入来说,翻台率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如果翻台率很高,但客单价很低,餐厅就可能辛辛苦苦却只赚到了白菜钱。 而表外表里的实际调研发现,太二的客单价谈不上贵,但也绝对不便宜。根据披露其客单价为75元每位,而市场上不加涮锅、没有其他“硬菜”加成的酸菜鱼餐厅客单价基本不超过60元。 较大客流量再加上不低的客单价,使得太二的收入看起来十分可观。根据东北证券,太二酸菜鱼的单店营收常年大于呷哺呷哺,年赶超九毛九西北菜。 从坪效看,太二酸菜鱼从年的2.1迅速上升至年的4,已经很接近海底捞4.1的水平。相比九毛九、呷哺呷哺、凑凑,以及市场平均水平,太二的赚钱能力处在一个较高水平。 成本端:要想花得少,也得让厨师“粘不住”餐饮行业中,租金、食材、劳动力往往是核心成本,也就意味着营业利润释放多少,取决于其这三个方面经营策略和执行效率。 那么如何尽量降低核心成本? 现在很多餐饮连锁的共识是,地段不能偏僻,菜价和厨师工资可以考量。 菜价方面,大家做起了供应链和物流。上游与食材供应商达成长期关系,通过足够大的订单量可以压缩价格,也可以避免多方采购的各种额外成本。物流方面也是一样,可以通过长期合作压低运费,也可以由此保证菜品及时送达,降低损耗。 对于太二酸菜鱼来说,从鱼到酸菜到油盐粉丝,都有专门的供应商。截止年6月30日,前五大供应商提供了25.7%的采购量。 而厨师方面,很多连锁餐馆选择尽量将菜品制作标准化,降低核心厨师的议价权。 以往的传统餐馆,只有好的厨师才能做出好的味道,企业甚至会高价从外地、国外引进厨师,也会持续用高薪留住这些“美味制造人”。 与其不同,以海底捞为例,厨房基本上只需要切菜、码菜、洗碗等基础工作的员工。他们实际上并不负责菜品是否美味,任何一个员工离职,很快就能被新员工替代,企业实际上不担心他们的去留,给出的工资自然不会很高。 太二也一样,厨师负责配制汤底、焯熟鱼肉、淋油。汤底如何配方,加几克辣椒、鱼肉什么时候熟、油要淋多少都像是有一个公式,厨师只负责执行,没有机会创新,不对美味负责。 那么菜品味道由谁负责?答案是中央厨房。 海底捞、呷哺呷哺的中央厨房需要配制锅底、调料,太二的中央厨房也需要把酸菜、汤底等尽量配制到方便执行的程度。 再加上,太二酸菜鱼将服务流程简化,顾客需要自助点单、自己倒茶,减轻了服务员的工作任务,也减少了每个店的服务员数量。 根据表外表里观察,一家座左右的太二酸菜鱼店只有4名大堂服务生和4名厨房工作人员。理想模型下,8位员工每天会服务位顾客。 由于从厨师到服务生都足够标准化,太二成熟门店的单店模型中,员工薪酬占营收比仅为15%,低于呷哺呷哺的25%和海底捞的24%。占比最大的是食材成本为42%,而呷哺呷哺和海底捞分别为37%和42%。 收入和成本的开源节流下,太二年单店毛利达到万元,毛利率为28%,相比年餐饮行业10.02%的平均毛利率高出很多。 相比同行,呷哺呷哺年毛利率17.4%、海底捞22.9%,太二酸菜鱼也是高出不少。 然而,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太二酸菜鱼卖价是偏高的。(调研时候认为性价比偏低) 与市场平均水平相比,较高的价格或许会影响部分食客的复购;另一方面,此后太二的提价空间或许想象力有限。 03“复制粘贴”模型是否可行 从太二的单店分析来看,太二的成绩单确实有些亮眼。与此同时,太二的扩张步伐即将进入提速阶段,去年太二新开店61家,并计划今年开店80家,明年家。 太二看上去有些“疯狂”的扩店计划,其信心来自哪里?这恐怕也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太二是否真的具有“遍地开花”的能力?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对太二的单店经营模型做了简单的推算,太二的单店经营管理其实十分简单,一切都朝着标准化发展。太二把用餐人数,SKU,菜品制作,员工工作内容都通过自身控制,将其标准化,规模化。以提高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率, 也可以说,为了方便快速地“复制粘贴”其他太二门店,太二将单店的流程不断简化,在保证用户体验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游戏规则越简单,其复制粘贴的能力就越快。 理论上如此,但复制粘贴最关键的一步还在于企业是否有扩张能力,我们逐一分析相关因素。 资金链是否充裕?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太二看似宏大的扩张计划,难免离不开两个字:“烧钱”。 新开的每一家店,都需要注入租金成本、装修成本、员工成本等。根据九毛九招股说明书显示,平均每家太二门店的开店成本为万人民币。假设今明两年的新店计划全部完成,那么家门店总共需要投资4.5亿人民币。 这确实是不小的支出,但作为九毛九近两年的新增长引擎,其主要重心已经向太二转移。 公司计划将上市募得资金的48%用于太二的扩张,资金总额为9.17亿,这已经远远超过上述4.5亿计划扩建支出。不仅如此,在年年底,根据九毛九公布的年报显示,公司账面上还留有超过1.2亿的可用资金。 所以我们假设九毛九把这1.2亿全部用于太二的投资,那么在太二的扩张上拥有超10亿的资金。 在我们的单店盈利模型成立的情况下,这两年的家太二门店计划从资金储备层面来看,完全拥有这个实力。理论上来说,太二目前的资金可以一次性开家门店。 为了准备太二的扩张之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九毛九为此准备的“既有弹药”还是足够充分的。 但归根到底,这个扩张的“弹药储备”也是投资人为其筹措的,投资者关心的是太二的扩张模式到底能不能迅速回血。不能像某幸咖啡一样,从上市亏到退市。 据九毛九官方公布数据,太二的现金投资回收期仅为7个月。相比集团内其他业务,九毛九西北菜的现金投资回收期为22个月,2颗鸡蛋煎饼的回收期为15个月(自营),整个行业平均水平在15-20个月,为什么太二的回本期这么短? 正如我们在单店模型中分析过的,高效率+轻餐饮定位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翻桌率,两头抓的策略让太二的回本周期低至7个月。 对于企业而言,低的回报周期,让太二酸菜鱼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攒够盈利资金,从而获得再开新店的成本。 初始筹集资金加上不断增加的新店变现收入,使得太二酸菜鱼有机会把扩店这张饼越摊越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蛋生蛋”效应,这便给了投资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人才梯队的搭建尚不明朗“粮草”问题解决后,对于太二酸菜鱼,随之紧迫的便是兵马(员工管理)问题。一家连锁快速扩张的企业,是需要能力优秀、足够数量的店长去支持的。 然而,极速扩张的门店,使得太二酸菜鱼在人才管理方面有些“赶鸭子上架”之意。为什么会给人这样的感觉,我们可以从太二的相关招聘信息略知一二。 首先是九毛九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