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专业的医院 http://www.txbyjgh.com/ 不用去东北也能吃到正宗的东北名吃 1.白肉血肠简介: 白肉血肠,是从古代帝王及族长祭祀所用祭品演变而来。据《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仪注篇》记载,满族长期以来信仰萨满教,祭祀过程中,以猪为牺牲。 每逢宫廷举行祭祀时“司俎太监等舁(即抬)一猪入门,置炕沿下,首向西。司俎满注入洲一人,屈一膝跪,按其首,司俎满洲执猪耳,司祝灌酒于猪耳内……猪去息后,去其皮,按节解开,煮于大锅内,……皇帝、皇后亲诣行礼……,神肉前叩头毕,撤下祭肉,不令出户,盛于盘内,于长桌前,按次陈列。皇帝、皇后受胙,或率王公大臣等食肉。”这种肉叫“福肉”即“白肉”。 所谓血肠,即“司俎满洲一人进于高桌前,屈一膝脆,灌血于肠,亦煮锅内”,这就是血肠,通称“白肉血肠”。清代沈阳和吉林地区开设的白肉馆,都兼营血肠,成为东北三省满族特有的传统名菜。 猪血有补血益中功效,适宜用于中风眩晕。脘腹胀满、嘈杂、宫颈糜烂,贫血等;猪肠具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适用于虚劳赢弱、泻泄、下痢、消渴、小便频数、小儿疳积等。 此菜色泽红白、糊香可口,味道多样,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嫩而不碎,松软鲜嫩,冷热均可,美味实惠,风味独特,是东北民间传统菜肴之一。 白肉血肠的做法: 主料:猪肋条肉(克)、猪大肠(克)、猪血(克)、酸白菜(克); 调料:砂仁(8克)、桂皮(8克)、盐(50克)、肉豆蔻(8克)、丁香(8克)、味精(5克)、酱油(20克)、辣椒油(15克)、腐乳(20克)、大蒜(15克)、虾油(10克)、香油(10克)香菜(15克) 做法: 1、带皮猪五花肉皮朝下用明火把皮烧焦,在温水中泡半个小时取,刮净焦皮,下开水锅中煮开后,用小火煮透,趁热抽去肋骨,晾凉后切薄片装盘。 2、猪肥肠治净,皮朝内翻出,一头扎紧。 3、鲜猪血澄清,上部血清加1/4清水、盐、味精及用砂仁、桂皮、企边桂、紫蔻、丁香合制的调料面搅匀,倒入猪肠中,扎紧封口,下开水锅用小火煮至浮出,捞出晾凉切片,下水锅中焯透捞如汤碗只,加葱花、姜丝、味精等调料及肉汤,随白肉一同上桌即可。 2.酸菜汆白肉简介: 酸菜汆白肉是地道的东北菜,是冬季一定不能错过的一道菜。做法非常简单,汤汁浓郁,肉中带着酸菜的香味。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吃的时候可以附上一碟蒜泥酱油蘸肉片吃。酸菜吸足了肉的浓香,口感脆嫩,非常爽口。 酸菜汆白肉里面的酸菜是东北的地方特色腌菜,在冬天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自制食材,酸菜汆白肉更是普通百姓家餐桌上的常客。在东北的农村这也叫杀猪菜,每到年底家家都会杀猪。炖上一大锅杀猪菜,酸菜,五花肉,再放些猪血,猪内脏。 酸菜汆白肉的做法: 原料:腰排肉半斤,酸菜二两,细粉一两,海米二钱。调料:精盐一钱,味素二钱,韭菜二钱,豆腐乳半块。 做法: 1、把腰排肉的皮面刮净,煮熟后切四寸长薄片。酸菜片开,切细丝,洗净挤干水。海米、细粉泡开。 2、把煮肉汤烧开,撇去浮沫,下酸菜丝、海米、白肉片、精盐,烧开三分钟后,放入细粉、味素,用慢火炖几分钟即可。食用时蘸腐乳、韭花酱。 小鸡炖蘑菇一道传统东北名菜。用干蘑菇,其中以野生榛蘑为上品,嫩鸡肉,土豆制或红薯制的粉条一起炖煮。一道菜上有山珍的清香,鸡肉的鲜嫩,而口感Q滑的粉条吸足了两者的热气腾腾、醇香味美的汤汁,让本身没有特色的味道,集结了两者的精华,惊艳得好吃。 小鸡炖蘑菇是一道东北炖菜。通常是用干蘑菇、鸡肉和粉条一同炖制而成。榛蘑可以衬托出鸡肉的鲜香,粉条滑爽而绵实。小鸡炖蘑菇鸡肉鲜嫩,营养价值也很高。由于北方地区盛产蘑菇,再加上营养丰富的笨鸡,笨鸡炖蘑菇也就成了北方地区特有的特色菜。这道菜的营养价值极为丰富,是连汤都要喝净的一道美味。 3.小鸡炖蘑菇的做法: 食材: 散养小鸡g,干榛蘑g,植物油、精盐、生姜、小葱、八角、桂皮、香叶、老抽适量。 做法: 1.干榛蘑用清水泡发,后洗净。小鸡宰杀后洗净,用刀斩成大块。 2.锅里倒入清水,放入鸡肉煮开焯水后捞出。 3.炒锅里倒入植物油,油热后放入姜片、葱段、桂皮、八角,香叶炒出香味。 4.倒入焯过水的鸡肉,小火翻炒。炒至鸡肉微黄,油亮。 5.调入老抽,翻炒上色。 6.倒入开水(倒入的开始开水量要没过鸡肉),大火煮开。 7.倒入压力锅,倒入榛蘑。 8.盖上压力锅锅盖,按下中间按钮锁定锅盖,开大火。 9.待锅上汽后,压8分钟。等快锅的压力提示点落下去,泄压完成。 10.打开锅盖,调入精盐。 11.敞开锅,开大火收汁。等汤汁粘稠时即可。 马家烧麦简介: 马家烧麦是沈阳市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由马春创制于年。制作时用开水烫面,大米粉作扑粉,选用腰窝、紫盖、三叉三个部分的牛肉剁碎作馅,加调料用清水浸煨,拢皮捏馅时留大缨。有皮亮、筋道、馅松、醇香等特点,柔软筋道,馅心松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犹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历史文化 早在清嘉庆元年(年),由马春开创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当时没有门市,只是以手推独轮车来往于热闹街市,边做边卖。由于马家烧麦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好,造型美观,所以深受群众欢迎。清道光八年(年),由马春之子马广元在小西门拦马墙外开设了两间简陋的门市,立号马家烧麦馆,此后营业繁忙,远近闻名。后几经变迁,年才最后坐落在小北门里,即现马家烧麦馆,由马氏后裔第五代的马继廷担任技术指导。 马家烧麦的独到之处:用开水烫面,柔软筋道,用大米粉做补面,松散不粘,选用牛的三叉、紫盖、腰窝油等三个部位做馅,鲜嫩醇香。制馅要求严格,须将牛肉剔净筋膜然后剁碎;用清水浸喂,加调料拌匀不搅,呈稀疏状的“伤水馅”,拢包时不留大缨,形如木鱼,成熟后皮面亮晶,柔软筋道,馅心松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犹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4.马家烧麦的做法: 原料 皮:精粉4.4千克、大米粉0.6千克 馅:牛肉3.25千克、精盐、酱油、味精、姜末、葱花、香油、佐料油适量 马家烧麦的做法 1.制皮:开水烫面,用大米粉作扑面,每个剂量10克,擀成薄皮。 2.制馅料:选牛的三岔、紫盖、腰窝油三个部位的肉,生剔出板筋煮烂,再将其与肉放一起绞成肉馅,加精盐、酱油、味精、姜末、葱花、香油、佐料油(用葱、花椒、大料炸制的油)等,浸味之后即可包制。 3.包制:上无花穗,封口露馅不干,犹如含苞待放的牡丹。这也是马家烧麦与众不同之处。上笼蒸熟后,色形美观,香味扑鼻。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fz/160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