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上午10:00,在结束荆州行善者探访后,建辉基金会秘书长刘芳书、传播经理凌萍在荆门义工联副秘书长姜桂芳和项目专职陈晓梦的陪同下,赶往荆门市石牌镇,探访行善者邹爱华。

邹爱华在年9月捡到一名引产女弃婴,因为打了引产针,虽救下一命但直到出生后第9天才睁开眼,非常不好带,体弱多病。邹爱华本人肢体残疾,丈夫听力、语言一级残疾,当时在乡办工厂上班,每月百十元工资发下来,最先买的就是喂养女儿的人工炼乳。夫妇俩将孩子养到11岁,才决定生一个孩子。年底,生下小女儿不久,丈夫下岗了。邹爱华咬着牙关在门口支起了炕饼摊,节衣缩食供孩子吃饱上学。她想到的是,不仅要将两个女儿养大,还要让她们成才。年,邹爱华获省妇联“感动荆楚十佳母亲”称号。

下午到行善者陈梅林团林老家探访。陈梅林在老家有一片种养殖基地,主要是为了给残友免费提供原生态农产品,多余的产品卖了作为陈梅林“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基地食宿费。基地先前的松树已砍,换种了16种果树,还要种2亩优质红薯。看到陈大姐很有规划,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大家打心眼里替她高兴,相信过几年果树挂果后,陈姐终将还清借款。

返回陈姐在城区出租屋,看望她多年义务赡养的截瘫患者冯其良大哥。陈姐就是这样每天骑一小时电动车在出租屋和团林老家两边忙碌,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

陈梅林是建辉基金会在湖北省支持力度最大的行善者,除去每月生活补贴元,年6月,为了减轻她的劳动负担,改善她的生活,支持她积极生产、更好地行善,荆门义工联向建辉基金会申请,为她购置必须的生活用品、电器、劳动器具,包括冰箱、洗衣机、油锯、水泵、磨面机、割草机、吊扇、油烟机、冯其良轮椅电池、三轮摩托车等,合计元。年支持房租及冯其良药费合计0元。年支持元用于冯其良每月多元的药费。

(建辉基金会捐赠的洗衣机)

13日上午,探访行善者严富荣和袁梅芳。

严富荣30多年以来悉心照料一个现年岁、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妈妈”——李敬葵老人。严富荣出生在襄阳保康山区,同村的严克秀、李敬葵夫妇无儿无女。先天残疾的李敬葵常年坐在轮椅上,孱弱无助,严富荣就经常帮他们家干点农活和家务。21岁那年,严富荣还没成家,上有父母,下有4个妹妹。他看到李敬葵夫妇两位老人实在可怜,就告诉他们:“只要不嫌我穷,就一起过吧。”从此开始漫长的赡养之路。严富荣除了包揽了老人家的农活和家务,还与老人同吃同住,嘘寒问暖,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年,已结婚生女的严富荣,准备带老婆孩子离开保康山区,迁到公里外自然条件比较好的荆门漳河镇关庙村3组定居,他不想老人背井离乡,委托同村好友照料两位老人。李敬葵听说后,拉着严富荣的手泣不成声:“我们想和你一起去荆门生活。”严富荣于是带上非亲非故的两老去荆门,而把尚能自理的父母暂留老家。严克秀因为水肿病,在病床上躺了一年,严富荣忙前忙后,悉心照料,对他提的要求有求必应。4年,严克秀老人离开人世,严富荣料理后事。至今一直赡养着李敬葵老人。30多年来,严富荣为照顾好老人,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农村种田,挣的钱入不敷出。

袁梅芳是一位退休阿姨。1年,她动用积蓄,依靠每月仅几百元的退休工资维系,在自家小屋里自费开办了“袁阿姨热线”。

20年里,她接听了人次的电话,打坏了8台固定电话。接待了人的上门求助,让人没有实施犯罪,人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个家庭得到了挽救,为热线开支近7万元,上门做工作步行15万公里,写了近60万字的热线日记。

下午,召开了荆门地区“致敬行善者”项目及“纯善少年”项目交流会。刘芳书与荆门团队就“致敬行善者”项目影响力、项目深度、个性化陪伴、发展面临的困难、项目策略、团队支持、行善者及非贫困型行善者的寻访、“纯善少年”项目等做了深度沟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gmenzx.com/jmmt/11839.html
------分隔线----------------------------